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不孕妈妈借冷冻卵子诞下 冰宝宝

上海首例玻璃冷冻卵子试管女婴双满月 卵子经-196℃冷冻后受精成功

一枚捐赠者的珍贵卵子,在-196℃的低温下,数分钟内冷冻,经过卵子复苏与一枚精子在体外结合,再将胚胎植入不孕妈妈的子宫内孕育。2010年 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冰宝宝”诞生了,女婴出生时体重3600克,与自然生产的婴儿一样健康。目前,在玻璃化冷冻技术的辅助下成功孕育并诞生的婴儿,全世界仅有10余个。

上海首例玻璃化冷冻供卵卵子复苏后的试管女婴满2个月了——这是早报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获得的好消息。

与一般婴儿不同的是,这名女婴的卵细胞曾经过零下196℃的冷冻,冷冻过程中加入了特殊的防冻保护剂,整个冷冻过程仅花费了几分钟时间,再经过卵子复苏,通过“试管婴儿”途径使其与精子结合而形成胚胎,然后医生将胚胎移入妇女子宫内使其成功妊娠,最终产下“冰宝宝”。

据了解,这名特殊的女婴诞生于去年12月13日,出生时体重3600克,与自然生产的婴儿一样健康。现在已经满2个月了,“冰宝宝”健康成长,体重也增加到了5700克。这标志着生殖医学的一大进步,也为以后卵子库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不孕母亲圆多年梦想

记者了解到,“冰宝宝”的母亲30多岁,因患有严重的卵巢内膜囊肿,在做完腹腔镜手术的几年后,卵巢彻底失去了功能,只能靠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维持女性的正常生理周期。

想当妈妈的念头一直萦绕在这位母亲的心头。2007年,她来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医生告知她只能采用体外受精技术。但卵子的来源是个问题,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卵子的来源只能是试管婴儿周期中其他患者多余的卵子,当时医院并没有多余的卵子。

两年的等待终于换来结果。2010年初,一个患者同意捐赠自己多余的冷冻卵子给那些没有卵子的患者,于是,其中的一枚卵子与这位母亲的丈夫精子体外结合,形成了一个宝贵的胚胎,胚胎植入14天后验尿呈阳性,整个妊娠过程非常顺利。2010年12月13日,这位母亲顺利分娩,“冰宝宝”的诞生意味着上海市首例玻璃化冷冻供卵卵子复苏后试管婴儿的顺利诞生。

速冻时卵子不易受损

目前,卵子冷冻保存技术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滕晓明说,在玻璃化冷冻技术的辅助下成功孕育并诞生的婴儿,全世界仅有10余个。

据了解,上海于三四年前就曾使用过传统的慢速卵子冷冻技术,但总体上卵子复苏率较低,第一例慢速冷冻卵子成功孕育婴儿的案例约在3年前出现过。

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技术的缺陷。“原来,慢速卵子冷冻技术由程序冷冻仪来控制,使卵子保存温度从常温迅速降至零下196℃,这需要花费 2个小时,而且在冷冻过程中,很容易破坏卵子的细胞结构,而玻璃化冷冻技术直接通过一种特殊的保护剂,使卵子冷冻时阻止冰晶产生,这样能完整保存卵子,而时间上也只需要几分钟。”

目前,玻璃化冷冻卵子技术已经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取得3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常规婴儿一样,身体健康,并无异常之处。

技术成熟后可建卵子库

玻璃化冷冻卵子技术不仅可以给那些自主提供卵子的女性带来好处,同样多余的卵子也可以造福一些不孕妇女,或患有癌症、遗传及免疫疾病的女性。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由于某些原因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机而留下终生遗憾。玻璃化冷冻卵子技术可以为那些推迟生育的女性带来好处,可在生育能力旺盛时期将卵子冷冻保存以备今后使用。”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滕晓明介绍。据了解,一个性成熟女性一般每月只排出一个卵子,一生只能排出几百个卵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会急剧下降。

“那些患有癌症、遗传及免疫疾病的女性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会极大地损伤卵细胞,甚至丧失生育能力,卵子的冷冻保存技术可以为她们解除生育问题的后顾之忧。另外,卵子冷冻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建立人类‘卵子库’,为自己没有卵子而想生育的女性提供卵子来源。”

据了解,第一妇婴保健院目前已有100多人做登记,卵子需求量不断提高。“玻璃化卵子冷冻技术可以为很多需要卵子的妇女提供保证。”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医生发 处女孕妈 微博惹议 科普还是侵
    准妈妈的营养早餐推荐
    林青霞16岁爱女曝光 长相酷似爸爸0 像
    准妈妈怀孕后期防静脉曲张
    职场准妈妈如何预防辐射危害
    不孕需留意卵巢囊肿早期信号
    妈妈生气时喂奶会导致宝宝腹泻
    英科学家发现不孕关键因素
    三成女性不孕因输卵管不通 做造影可精
    准妈妈防失眠的十大招数
    研究称单亲妈妈中年易得病
    16岁小老师患上尿毒症 妈妈捐肾救女儿
    研究显示单身妈妈中年健康状况差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