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县上衫乡近500名村民,因开采金矿感染尘肺病,已有137人死亡。按当时的赔偿协议,患者每人获得了大约9000元的赔偿。近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实地考察后指出,将对违法采矿的法人业主追究法律责任,对党政领导的错误决策,要“秋后算账”。
9000元赔偿杯水车薪
据修水县委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1987年上衫乡金矿成立,从1994年到2007年,乡里分五批组织采金人员在江西省职业病医院进行了检查。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查出尘肺病患者498人,患者年龄从40到60岁不等。其中,45岁到55岁的占80%以上,尘肺病家庭占全乡总户数的近1/6。1994年至今,已死亡137人。1998年至今上衫乡已累计赔偿504万元。”
尘肺病患者都在附近的山上进行过采矿工作。当时采矿主要是靠钻机开洞,然后在洞里放炮,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当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采矿过程中,每天都要吸入大量的粉尘。从1994年开始,上山采矿的村民陆续被检测出患上尘肺病,村民们联合上诉,要求金矿进行赔偿。当时,由于金矿倒闭,为这笔赔偿费买单的是开办金矿过程中的实际受益者上衫乡政府。
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泽旗说:“到目前为止一共赔付504万元,这笔钱是上衫乡政府向我们县政府借的。”修水县上衫乡党委书记卢以忠说:“我们全乡所真正能够收到的税收不到10万块钱,乡财政的财力非常有限。”
按当时的赔偿协议,尘肺病患者每人获得了大约9000元的赔偿,然而这些钱对尘肺病患者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细微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染上这个病就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在农村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不仅如此,每年的治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患者家庭遭致命打击
这些尘肺病患者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是家里的支柱,他们的患病和死亡,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致命一击。
记者到村民朱析元家时,他正在打吊针。19岁的儿子看起来也就十一二岁,个头不高,没有牙,先天聋哑、智障。朱析元说,自己看病已经欠下不少外债,根本没钱给儿子治病。
村民朱洪吉已经90岁,两个儿子先后因尘肺病去世。
吴学前今年68岁,3个儿子都因尘肺病相继死亡。孙子和孙女靠老吴上山砍柴赚来的钱抚养、读书。吴学前的老伴因为3个儿子的死变得精神失常,家里欠款近3万元。
今年58岁的朱铭生,只有40公斤。记者进门时,他正在吸氧,尽管一直享受低保和慢性病补贴,他还是欠了2万多元的债。朱铭生说:“低保一个月200多块钱,一天合6块8毛钱,交电费都不够。”据了解,吸氧机是他花了3000多元购买的,电费一天需要七八块钱。朱铭生欠了两万多的外债,现在没有能力还债。朱铭生称自己买制氧机,要比用卫生所的氧气瓶便宜不少,但如果停电就危险了。
红星村卫生所医生朱小金向记者讲述了因停电导致尘肺病患者死亡的亲身经历。朱小金说:“那个患者家里有个制氧机,正好那天停电,我的氧气罐氧气不多了,我就叫他家里人去医院拿氧气,去拿氧气的人还在路上,病人就死掉了。”
补助措施难解决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衫乡党委政府1996年已经将金矿封闭,停止开采;与此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庭还给予了一系列的补助措施。比如,把所有确诊为尘肺病的患者家庭纳入农村低保,每年发放一定的慢性病补贴;患者子女就读高中、大学,可享受财政补助等。但患者表示,尽管各级政府做了不少努力,可“尘肺致贫、父债子还”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红星村村民朱小兵说:“我儿子本来可以念书的,但现在没办法,看到我们欠账太多,他说他不念书了,十多岁就到深圳去打工了。我大女儿读大学,我女儿说,不管欠多少钱,等她从学校出来,她来还。像我家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16岁的朱神星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但是因为父亲朱国财患上尘肺病急需钱医治,去年7月还不到15岁的朱神星辍学打工。但是今年3月,父亲朱国财还是因尘肺病辞世。朱神星说:“去南京打工,一个月挣一千两三百块钱,也不稳定。除掉饭钱,每个月能往家寄七八百块钱。”
对话
想上大学赡养老人
朱聪颖和朱娇琴兄妹一个11岁,一个10岁。他们的父亲朱述清因尘肺病死亡后,两个孩子寄居在叔叔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的不幸遭遇让这两个孩子更早地懂得了承担。
记者:上几年级?
朱娇琴:四年级。
记者:为什么不住自己家?
朱聪颖:爸爸死了,妈妈不在家,她跟别人结婚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