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职业病猖獗 谁之过

无保护,谈何体面?

●2009年报告新病例

尘肺病1449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79.96%

其中,死亡病例748例

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

职业病722730例

其中,尘肺病65.3万例

●2009年全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共241112户

其中,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全部建立的80169户,占33.25%;部分建立的63626户,占26.39%;

有应急预案的97836户,占40.58%

"跪着死去"。在查阅关于尘肺病的资料时,这几个描述尘肺病患者死亡姿态的字让我心头一凛。

尽管在进行这个报道的过程中,我特别提醒自己一定要严谨采访、客观公正,但在珍贵的生命面前,我的心无法不被触动。

中国正在进入职业病高发期,这与其说是天灾——职业活动中无法避免的伤害;不如说是人祸——由于防护意识不够,使得本来可以减轻的伤害加重。

更有甚者,在某些工厂,在有害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连基本的防护都没有。烟尘漫天时,掩鼻而过是人的自然反应。而在烟尘漫天的车间里,许多劳动者却在防护不足甚至没有防护的条件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任由他们的肺泡塞满灰尘,从此再不能自由地呼吸。

早在2005年,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在"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上就曾指出: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但时至今日,无论是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对这个凶险的信息都没有足够重视。

当然,我们无法苛责作为受害者的劳动者,企业、政府在这样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面前难辞其咎。

正如职业病研究专家所言,造成职业病防治难的根本原因不是疾病防控、治疗的技术手段有限,而是劳动保障的意识落后。企业因为逐利心理,漠视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政府为了追求利税,默许甚至包庇企业的违法行为。在对利润、对GDP的狂热追求中,劳动者的身体成为最早的牺牲品。

但是,欠账迟早要还的,而且还是"高利贷"。在未来的20年,猛于虎的职业病还将给众多劳动者带来痛苦甚至死亡,但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必将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

"中国制造"为全世界消费者带来福祉,但同时却给自己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这算得上一个莫大的讽刺,也值得各方反思。

无论是从研究机构的调查还是专家的研究,中国职业病出现如此状况,有关机构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说到根子上,就是看劳动者的生命是否重过利润、重过GDP、重过所谓的政绩。

职业病带来的麻烦,才刚刚开始。隐瞒固然是隐瞒不住的,逃避,也无法逃避过去。唯有面对,改变过去的错误认识——企业不再把劳动者当成帮助自己获得超额利润的工具,政府也不再把劳动者当成堆积GDP数字高塔的工具,而是真正当成具有尊严、需要被保护、被善待的生命个体。

从公民到企业到政府,各方一起对带病的GDP说"不",这只是第一步。然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同时,扩大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使得职业病的防护、认定、治疗、补偿都在阳光之下,这些做法,将有助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拯救被拐儿童时,有人说,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它的孩子,那么这个社会是可耻的。同样,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为它的繁荣出力流汗的劳动者,这个社会也不是很体面的。毕竟,一份体面的、能给劳动者尊严的工作,除了体面的收入外,还包括周到的保护。无保护,谈何体面?无健康,又谈何尊严与幸福呢?

尘肺病

名词解释

尘肺病目前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普通民众更多是从河南农民张海超2009年开胸验肺的悲壮之举中了解到尘肺病。

尘肺病又名黑肺症,患者通常长期处于充满尘埃的场所,因吸入大量灰尘,导致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积存灰尘,一段时间后肺内发生变化,形成纤维化灶。其主要症状为:呼吸短促、发烧、疲倦、无食欲、胸痛、干咳、呼吸衰退,最后有可能致死。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我国拟将鼠标手与颈椎病纳入职业病
    鼠标手与颈椎病拟列入职业病引争议
    哪些职业人群易患心血管病
    职业女性养生秘诀 对症喝汤
    鄂九成公务员身体有恙 酒精肝成 第一职
    报告称湖北9成公务员身体异常 肝病成其
    学会十招有助远离职业病
    十大职业最易致人抑郁
    六大水果巧治职业病 软柿子可以抗疲劳
    水果巧治职业病 开车族吃橙子有助排出
    教师保健秘笈 如何预防职业病
    广州近10年新发现9种职业病
    研究发现老跳槽易致职业倦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