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重视,朱宗涵表达了自己不平。
科研项目难获经费支持
"不仅儿童疾病很少会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而且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也很低,以中国医师协会接连几年开展了对全国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为例,截至目前都是由协会自己筹资进行,得不到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在朱宗涵看来,政府投入不足已阻碍了儿科的发展。
他建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应将儿科的发展建设列入医疗卫生发展中,在积极建立儿童专科医院的同时,恢复综合医院内的儿科功能,"儿科始终是被忽视的,不论是医学教育,还是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都是被忽视的。希望通过我们和媒体的多方呼吁,儿科的事业发展能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新民也认为,扶持三级医院儿科的恢复和建设,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让医院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在有足够经费保障的情况下,专注于专心为病人看病,及提高诊疗水平,从而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能使儿科得到可持续发展。
■规划缺位
儿科医院仅占总数0.52%
朱宗涵表示,儿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科,而是0至14岁儿童医学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儿童诊疗的所有方面,因此综合医院里的成人影像科、麻醉科、监护室等科室中,不仅没有小儿专用检查设备,而且人员也未受过儿科方面的训练,不适宜大力发展儿科。
"详尽的检查和治疗只有专科医院才有能力承担,因此应下大力气建设儿科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儿科只是专科医院的补充",朱宗涵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68家(其中政府办48家),为1.3万家医院总数0.52%,就床位而言,全国儿科床位数是258224张,仅占全国总床位数的6.4%。
朱宗涵表示,尽管目前儿科医疗资源已是捉襟见肘,但目前我国尚无儿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期目标。今年,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将对全国儿科医疗资源的缺口进行调研,"看究竟需要多少儿科医院、多少儿科医生"。
医疗资源应该"跟着人走"
市卫生局妇幼和精神卫生处处长吕璠表示,在目前儿科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和布局,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化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例,其是否设置儿科应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的总体规划确定,"如西城区和朝阳区已经有了两所儿童专科医院,完全可以满足区域内患儿的就诊需求,那么其辖区内的妇幼保健机构就无需设置儿科,儿科医生也可相应补充到有需求的地方。反之亦然。"
本市相关医改人士表示,随着城市核心区人口的外迁,周边新城的发展和人口密集程度的提高,现有的城市医疗服务的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
该人士称,医疗资源是为人提供服务的,理应"跟着人走",在目前人口外迁的情况下,理应根据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增加相应的医疗服务。对此,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也表示,在符合条件的区县建立实力较强的区域儿科诊疗中心,或可缓解两所专科医院的压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