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上,笔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为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节日,节日期间,北京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全面做好卫生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工作,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维护首都公共卫生安全。2月2日至8日,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聚集性病例发生,无食物中毒、饮水污染事故,医疗急救工作有序运行,卫生系统无安全稳定事件发生。
全市共接听急救电话7万余次 派出救护车9000余车次
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领导在岗带班。全市六大类20支242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备勤待命,五大类18家救治基地医院做好床位、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2月2日0时至2月8日12时,全市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20、999两个院前急救系统共接听急救电话7万余次,派出救护车9000余车次。
全市门诊26.3万人次,急诊11万人次 同比增长17.4%和7.8%
春节期间,全市综合医院急诊全部开放。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煤炭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16家三级医院全天开放门诊,其他三级医院开放半日门诊或间断开放门诊,并向市民公示节日门诊信息,千方百计满足市民医疗需求。
春节期间,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安排32万人次医务人员在岗值守,其中医生83223人,32%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全市门诊就诊26.3万人次,急诊接诊11万人次,同比增长17.4%和7.8%;急诊抢救4753人次,急诊手术2553台次,同比增长11%和26%。
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1240人次守岗位,累计采全血5455单位,机采血小板581单位;发出全血3624单位,机采血小板637单位,保证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节日期间的医疗用血及血液安全。
共收治在本市燃放烟花爆竹致伤就诊人员409人 其中眼外伤49人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预案,对春节期间全市燃放烟花爆竹致伤医疗救治、信息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除夕夜,120和999院前急救网络共出动值班急救车315辆、摩托车20辆,1029人坚守岗位、沿街巡诊,另有40辆急救车、120人驻地应急备勤。120还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医院建立了烟花爆竹致伤等急危重症伤员抢救的绿色通道。
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加强应对燃放烟花爆竹致伤的医疗救治力量,3家医院在除夕夜共安排了547名医生在院值守。其中,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安排了有丰富救治经验的50名医生和11名高年资护士在一线值守,并要求备班医生春节期间不离京,以便在需要对群体意外伤重症者进行抢救时,随时可以增援一线。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及时汇总医疗机构上报的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数据。
据统计,2月2日0时到2月8日(初六)6时,共收治在本市燃放烟花爆竹致伤就诊人员409人,其中眼外伤49人(其中摘眼球1人),外伤(头面、躯干、四肢)107人(其中截肢1人),烧伤9人,复合伤244人,无重度烧伤和在医疗机构死亡人员(不含其它部门报告的死亡人数);伤者最大年龄85
岁,最小年龄2岁;累计住院治疗15人,现住院13人。相比2010年,2011年收治人数增加了46人,上升12.67%。
外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来京就诊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地区,其中以河北省为主,就诊于北京市7家医院。来京就诊人员中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5岁。
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333人次 检查餐饮单位5552户次
春节期间,北京市、区(县)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餐饮单位和庙会等场所,强化卫生监督检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安排节日值守人员380人次,24小时应急备班人员630人次。2月2日0时至2月8日12时,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333人次,车辆389车次,检查5552户次,其中,酒楼、饭店、郊区渡假村、会议中心、旅游接待餐饮单位1530户次,举办聚餐活动的集体食堂20户次,庙会、游园会、滑雪场
3381户次,洗浴中心、温泉等公共场所单位197户次,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单位92户次,传染病防控单位6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