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通胀标高挤压利润 食品矛盾集中爆发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商都有卡夫跟康师傅这样的底气,足以公开以停货与卖场较量。一位食品供货商告诉记者,今年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得很厉害,但很多厂家都不敢调高价格,现在卖场再提高费用,进卖场根本就无利润可言。是进是退视每个供货商的自身情况而定,一些大品牌有实力叫板,但是中小型品牌或者一些必须依附于这些卖场渠道的厂家就只能向卖场妥协了。”一位食品供货商如此说。

供应商与卖场要平等很难

另一食品经销商林伟宏(化名)指出,每年的年初或年底都是谈新一年合作的时候,大卖场每年都不断增加条件,中间商挺惨的,厂家不增加毛利,卖场不让涨价,经销商就得想办法压缩各方面成本,或者进一些新产品进来,扩大生意额。“而未来想要供应商与渠道商取得平等地位是不可能的,除非国家真正开始严格监管,现在虽然有相关条文,但是没有人监管。所以将来双方的关系可能会更紧张。”

王诚表示,目前做得最离谱的是家乐福,其他的都不会太离谱。在广州,商品档次高的商超,它和供应商的合作是非常良性的,供应商也愿意对它们投入多一点,例如吉之岛、友谊、广百、百佳等等这些超市。而家乐福等部分卖场赚的不是消费者的钱,是供应商的钱:例如供应商两元一瓶供给卖场的饮料,卖场可能也只卖2元,甚至卖1.9元,卖场的利润哪里来呢,就是背后要求厂家支付一大笔促销费用,折扣让利,海报费用、陈列费用、甚至桌底费用。“因为这些原因,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家乐福已经被赶走了,中国大陆的家乐福,很难说也有这个命运。”王诚说。

据了解,现在很多一线食品品牌,把生意的主要份额,从KA卖场逐渐转移到其它零售渠道,例如过去可能每年有60%的份额在KA卖场,现在压缩到40%。把费用、力度侧重到批发、小型商场、连锁超市等渠道。还有就是自己开直营店,例如康师傅已开出便利店“全家FamilyMart”,统一也可能会自己开店。

食品厂家为赚钱或偷工减料

业内人士指出,受卖场提高收费的影响,一些食品厂家为保持利润空间,可能会在原料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王诚透露,一些小型的食品企业,干脆用部分糖精代替白砂糖,或减少果汁含量,增加廉价的食品添加剂来冒充食品口感……于是带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隐患。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