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低温寒冷天气让感冒患者急剧增加,各大医院的输液室、走廊上到处可见挂吊瓶的患者。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市民一旦感冒,无论症状轻重,就立刻挂吊瓶,渐渐形成了“吊瓶依赖症”。
今天上午,记者在张店一社区门诊看到,小小的门诊室里挤满了输液的感冒患者,既有成人,也有儿童,由于床位有限,许多人只得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打吊瓶,“这些患者都是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疼、咳嗽,吃药不不见效了,这不才过来打吊瓶嘛!”社区门诊大夫告诉记者,现在感冒之后多数成年人会选择打吊瓶,这样好的快,一般不会耽误工作,有的上班族万一患上感冒,趁中午、晚上的空闲时间过来挂个吊瓶,很快就能治好,要是单靠吃药扛着,那可真是太难受了。
一正在挂吊瓶的市民宫女士说,她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每年冬天都会患一次重感冒,最先感觉嗓子疼的时候就吃上了消炎药,但根本不见效,这不就赶紧过来挂吊瓶,打了三天已经基本好的差不多了,“以前感冒的时候,吃上点药睡一晚上就好了,现在一感冒就得打吊瓶,吃药已经基本不管用了,这样下去的话,越来越依赖打吊瓶了。”
不仅成人感冒依赖挂吊瓶,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宝宝稍微有点头疼脑热便到医院输液,打吊瓶就像家常便饭。记者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了解到,一些市民心理承受力弱,过于关心孩子的身体,一旦发现孩子有了感冒的症状,立刻就到医院要求大夫给孩子输液。
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大夫介绍,一般来说,市民感冒后合理的治疗顺序是吃药、打针、输液,“能吃药就不要打针,能打针就不要挂吊瓶。”大夫说,像平常的一些感冒之类的小病,能不打吊瓶尽量不要打,长期依赖打吊瓶治病的人容易患上“吊瓶依赖症”,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性,导致病菌越来越耐药,身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也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