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打针嫌疼吃药嫌慢 市民患上吊瓶依赖

近日,烟台骤然降温,市区几大医院0感冒患者随之剧增,特别是婴幼儿感冒患者更是扎堆。医院的走廊上、输液室里到处挤满了打吊瓶的人。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有了感冒症状已经离不开吊瓶,打吊瓶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儿童:打吊瓶受宠 屁股针难觅

“医生,给俺孩子挂个吊瓶吧,药都吃了两天了,还在发热。”在毓璜顶医院儿内科病房,一位家长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女孩显得十分焦虑。面对这个情景,儿内科主任医师李爱敏有些无奈:“有许多家长就是冲着吊瓶来的,不给打还不行,特别坚决。”

“现在这个季节,儿童的抵抗力差,容易患上病毒性感冒,其实如果孩子来检查,白细胞正常,CRP、血象都正常的就是单纯病毒感染,用不着挂吊瓶,吃点退烧药就可以了。”李爱敏告诉记者,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大孩子的家长,怕耽误孩子上学,有点咳嗽发热的就来给孩子挂吊瓶,觉得挂吊瓶就好的快。

现在就诊是不是都不打“屁股针”,改为吊瓶了?李医生告诉记者,“屁股针”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总体上比例较小。李医生同时提到另外一个现象:小孩发烧,许多家长到了医院,也不管医生怎么说,就要求给小孩挂吊瓶。有的医生出于好心,告知家长没有挂吊瓶的必要,只需物理降温再吃一些辅助药物。家长往往误以为医生在敷衍,对小孩不负责任,有的甚至恶语相对。

“现在的家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孩子单纯感冒已经开了药,可还是有点发热就往医院跑,退烧哪有一两天这么容易,有些家长坚持不住就要给孩子打吊瓶。”李爱敏说。

李爱敏表示,尤其是小孩子,不应该过早的依赖吊瓶,这样不仅容易让孩子产生抗药性,抵抗能力也会下降,如果长期一生病就打吊瓶,吃药的功效将大大降低。

成人:打吊瓶“神速” 吃药嫌太慢

如果说家长看着宝宝生病,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那现在不少成年人也是一有点头疼脑热的就要去打吊瓶又为哪般?

在南洪街一家诊所,记者发现,由于床位不够,许多人都在坐着打吊瓶。门诊主任邢医生告诉记者,最近来平均一天能有20人左右来打吊瓶。“主要是感冒引发的发热头疼,也有肠胃炎,拉肚子的也比较多。”邢医生表示,诊所一般成年人来的比较多,有的趁中午吃饭过来打一个吊瓶,也不耽误下午上班。“这不是吊瓶好的快么,像现在流行性感冒,吃药要好利索得一个星期,打吊瓶三天症状就基本消除,许多人当天感冒了,晚上来打个吊瓶,第二天上班一点也不影响。”被问到为何这么多人感冒就要来打吊瓶时,邢医生如是说。

听到记者采访,在旁边正打着吊瓶的一位40多岁的女市民表示,自己从20几岁就开始打吊瓶,自己抵抗力很差,感冒比较频繁,现在基本一头疼就要打上一个吊瓶,靠吃药扛着太遭罪了。

“那边躺着那个,来了告诉我已经在家吃了两天药了,还是发烧头疼,这才来打吊瓶,刚打了一个就退烧了,估计再打一个就好了。”邢医生指着一张病床说。

能吃药不打针 能打针不输液

显然,如何走出“吊瓶”依赖的误区,值得广大市民高度关注。众所周知,长期依赖打吊瓶治病的人会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性,效果会越来越不明显。

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航表示,许多人一感冒就挂吊瓶,虽然能够快速治愈,但是长期下去就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再遇到同样的病症,吊瓶的作用就会降低,就必须再换其他的药,久而久之会造成人体体抗力下降。

“一般来说,良性的用药顺序应该是口服药,肌肉注射,最后才是静脉注射,但是口服药因为剂量小,通过肠道循环,效果比较慢,像感冒这类病,有时吃药得拖上一个星期,导致许多人接受不了,就养成了一生病就打吊瓶的习惯,而现在肌肉注射很少使用是因为存在风险,如果病人自身患有某些疾病,肌肉注射容易造成肌肉萎缩,所以,打吊瓶就成了很多人的‘速效药’。”李航说。

李航提醒患者,像平常的一些感冒之类的小病,能不打吊瓶尽量不要打,尤其是儿童,从小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越来越耐药,身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也会大大增加。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输液打针引发局部肿痛 土豆片外敷可消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