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住面积狭小、缺乏私密空间,行为不便”是租房者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住所卫生环境差、环境嘈杂”则是影响租房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与陌生人住在一起,不安全、与邻居不和(合租者纠纷),心情紧张”等则是长期困扰租房者,导致租房者心理出现问题的隐形杀手。
专家解析: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专家团专家、慈铭体检集团首席统计专家于世北教授表示:1、合租居住方式,不可避免的使居住者共用卫生间、洗衣机、厨房、电冰箱等设施及电器,高密度人际间接触,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率;2、由于多数合租房均为改造房,部分房间长期不见阳光。晾晒被褥及衣服条件较差,导致大量细菌及病毒繁衍及长期侵蚀居住者健康,使疾病高发;3、“环境的嘈杂”、“与陌生人居住的不安全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及失落感交织的环境下”使合租者的身心倍受煎熬,这些都是造成健康损害甚至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因为经济压力,居住环境不能短期改善的前提下,居住者应养成“自我调节”、“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并养成“早期预防、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发现四:超六成租房者倍受疾病折磨,痛苦觉醒后,仅1/10的人改变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租房者受到不同类型的疾病困扰,其中颈腰椎病、脂肪肝、精神或心理疾患位列疾病榜前列,其次是胃肠溃疡、肥胖症、慢阻肺、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内分泌病。
在“因疾病导致的变化”调查中,有16.3% 的调查者认为疾病带来了心理压力,13.4%的人在最近三个月买药方面消费100元以上,因病休工占6.8%, 因病住院占5.0%,因病休课占3.4%,但是,因疾病而开始改变生活方式行动的人仅10.0%。
专家解析: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说:上面提到的疾患70%以上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这些疾病影响生活质量,也影响生理年龄。疾病不仅仅带给患者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在情感、医疗负担、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因疾病而改变生活方式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然而,调查数据却显示,只有10%的人因为疾病而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90%的人疾病改善后,却又恢复到了原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为自己再一次埋下了健康隐患。
发现五:五大压力压垮租房者,“买房压力”仍然居首
数据显示,租房者的压力主要来自买房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房租压力,其次是健康困扰、人际关系、家庭关系。 如下图所示:
数据图
虽然67.4%的被调查认为“房价太高、无力购买”从而选择了租房,且50.5%的租房者每月需要花费月收入的10%-20%支出房租,但中国人的“居者有其屋”、“先成家后立业”的传统观念,“80后无房不婚”的刚性需求以及房价及租金不断高涨的双重挟持,使“买房压力”仍然攀升众多压力之首。
专家建议,“买房”还是“租房”是困扰很多中国人的难题,城市租房者大多处于青年期,工作及生活不稳定,经济能力有限,租房者应正视现实,理性思考,不要在无力还贷的情况下盲目的超前消费,使自己步入“还贷门”,更不要为了强求房子而放弃健康。
发现六:租房者六成普感“忧郁、消极、浑身酸痛、孤独无助”,负面情绪成“宿主”
数据显示:负面情绪成影响租房者每日情绪的主要宿者。18.1%的被调查者每天感到忧郁、生活及工作态度消极、17.4%的人浑身酸痛、疲乏无力、14.6%的人感觉孤独无助、9.9%的人感觉自卑、13.0%的被调查者自感人际沟通越来越少、12.9%的人感觉创造力耗竭、7.2%的人则感觉多疑。
数据图
中国医师协会HMO秘书长陆希祥表示:我国各类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还不足50%成,就诊率则更低。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生活在一线发达城市的“三低人群”,正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失衡心理“及“仇富心理”高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