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辍学现象。三是农村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存在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不够,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王东林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专门规定,把基础教育考虑在城市规划之内,加强与廉租房配套布局中小学校的建设。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使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沅认为,留守儿童是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体系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立足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他建议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王东林委员认为,一些地方出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称呼也应改一改,因为“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承诺,不应该推给社会力量,而且这种做法还会将隐形的城乡二元对立显性化,造成一种极坏的“歧视”印象,不利于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
安 全
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监护状况堪忧,易受意外伤害
构建防护网络 莫让孩子受伤
近日,广西贺州市杨会村一鞭炮厂发生爆炸,事故致2死12伤,其中13名均为小学在读学生,11名女生,2名男生,全部为“留守儿童”。无论意外伤害还是自然灾害面前,孩子都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一个群体,而留守儿童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防护能力弱,加上学校和家庭衔接不到位造成的安全真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民盟江西省宜春市委会副主委廖小明曾多次参与民盟中央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据统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超过了半数,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监护责任不落实、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目标,成为被威胁、抢劫、侮辱、殴打、勒索、拐卖等等伤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而第二位就是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还表现为面对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对此,张世平委员建议,“要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得推动立法,为留守儿童成长提供完备的法律保护。”今年《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特别关注了校园安全问题,详细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公安机关、学校的职责,并在制度、人员、巡逻、检查、设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努力为未成年人织成一张“温柔”的安全防护网。
面对当前学校和家庭之间还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凯伦认为,应该在家庭、学校及社区建立起有效保护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包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关于农村留守女孩的安全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韩红更是大为感慨,她说,农村缺乏对女孩性知识的安全教育,留守女童们也很难懂得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
“我曾经在调查中遇到很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女孩受到性侵害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建议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孩的性安全教育,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她们在亲人般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心 理
由于长年远离父母,留守儿童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患心理疾病的几率高
情感多交流 心灵多慰藉
12
岁的菲菲是广东百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3年前,菲菲的父母到广州做小生意,将独生女留在肇庆老家与奶奶同住。对她而言,父母已蜕变为一年才露个脸的符号和概念,而3年前的乖乖女如今却成了经常逃学、动不动对母亲拳脚相向的“问题女孩”。常年的留守最终让菲菲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分裂。心理专家表示,留守儿童患心理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
张沅委员认为,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二是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三是由于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