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肖波 报道
超女王贝因整形致死的消息成了这两天的热点新闻,由此引起各界对眼下整形成风、整形成瘾的重视。记者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长征医院、长海医院、时光整形外科医院等获悉,每周,这些医院都会劝退一些想整形却没有必要整形的人,九院每年劝退的人至少占其门诊量的1/3。
◎案例
“人造美女”两年整形七次
22岁的Carry(化名)职校毕业后自己开了家网点,兼职做平面模特儿,可她觉得自己眼睛不够亮丽,于是去某民营机构埋线做双眼皮,效果非常好。接着,Carry动起了鼻子的主意,希望自己的面部轮廓通过隆鼻变得更立体,但这次的整形却没有那么成功,整完后她面部浮肿了一个多月,不仅推掉好几次拍摄,甚至不敢出门见朋友。
Carry还发现,浮肿消退后,隆起的鼻子很不自然,最后她不得不去本市某公立医院请医生为自己取出隆鼻假体,为此吃足了苦头。经过医生手术,Carry的鼻子终于恢复了原样。但她依然不满足,没隔多久,又要求医生为她垫高额头,在之后的一年里,又先后接受了隆胸、抽脂、点痣、注射玻尿酸等整形美容手术。
两年后,Carry在路上遇到高中同桌,可那个曾经的同桌疑惑地打量着她问:“你是谁? ”
为Carry进行整形手术的医生告诉记者,不少整形成功的人都会因为尝到甜头而忍不住继续下一次的整形。前几年,在整形界有个著名的案例,一个女性整形13次,浑身上下都动过刀子。
前不久,26岁的金燕(化名)再次走进某医院整形外科,上一次,她在这里做了双眼皮埋线手术,这次,她想打玻尿酸,而之前,她已经在某民营机构做过一次抽脂手术。医生告诉金燕,她完全不需要打玻尿酸,但金燕觉得自己最近肤色灰暗,仍然坚持提前注射玻尿酸。
◎分析
整形成瘾者永远不会满足
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江华表示,整形界很多医生都会发现,一些原本不难看的女性,却反复要求整形,即使已经整得很漂亮了,还是会找出不满意的地方,过段时间又去整形。这些人一定程度上存在整容成瘾,沪上首条整形心理热线显示,除了不少女性在整形前抱有不成熟的心态外,一些男性要求整“发财鼻”、“福气额”,希望由此改变自己的运势,这些都反映了当事人的心理不健全。
著名精神科医生、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旭东接受采访时表示,眼下,一些女孩对自己的身材容貌过于在意,甚至达到压倒一切的超价观念,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上的体像障碍。如老觉得自己两边脸不对称,本来每个人的脸就不太对称,但他们会认为这是天大的事,无法容忍。
这样的病人更主要的是心理问题,单靠整形,医生永远无法满足这样的病人。整形成瘾的人常常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性格特点,如多疑,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有固执、追求完美的倾向,对自己过分地挑剔,对周围的环境不放心等性格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整形外科医生在从事临床工作时,要注意识别哪些是确实需要整形的,哪些是心理问题在作祟。
整形医生最怕六种病人
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孙宝珊教授说,每年劝退的人至少占整形外科求诊人数的1/3,这其中有不少人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心理。
孙教授说,除了身体状况不适合整形的人外,整形外科医生碰到以下六类人会很小心:第一种人是有完美倾向的人,一点点瑕疵都无法接受的;第二种是来整形却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总问医生“你看我哪里适合整一下? ”这样的人做了手术,也很难达到心理预期,且很容易后悔;第三种是应别人的要求而改变容貌,如“我男友觉得鼻子不够高”等;第四种是为了得到心理安全感而整形,如怕老公有外遇,想通过整形改变形象,吸引老公注意的;第五种是疑神疑鬼,整形后会反反复复修整的人;第六种是拿着明星的照片,非得整成锥子脸、大眼睛的人。
整形美容人群中30—40年龄段的女性占20%。部分女性开始失去自信,自身的危机感加重,内心很焦虑,担心丈夫嫌弃自己;有的感觉整形后就能得到某份工作。虽然年龄和面部问题已达到做整形美容手术的要求,但把人生失败归结为容貌,这也是心理问题。如果做的结果没有如前所愿,必将给患者带来又一次打击,使他们对生活、工作更加失去信心。其实,这些人需要的不是整形科医生,而是心理医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