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医疗知识水平不同,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形成误解。”张主任说。
患者的主观性太强,是张主任觉得“红黑榜”的最大问题所在。“众口难调,一个人说医生不好,难道就真的不好了么?”他质疑说,患者和医生的接触本身不会太多,短短几分钟内不足以对一个医生的好坏作出判断。
记者同时也在“济南妈妈网”上发现,对于市妇幼保健院同一个高大夫的评价,网友“sxlee”写道“很不负责任地推荐了几个价格昂贵又非常不必要的检查;态度非常冷酷,说话很不耐烦,检查也很粗鲁,总是没好气地催着我去交钱。”
而网友“狗蛋儿娘”则对高医生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每次问什么问题,高大夫说话都是很温柔;对于繁杂的检查项目,高大夫也是先告诉所需费用,征求病人意见并说明检查的重要程度再确定开单子。”
“榜单确实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一定全面。”lina告诉记者,但对于“红榜”上医生消息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对于“被黑”的医生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医生特别疲惫,我个人觉得医生若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又如何能针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
专家:公共平台发红黑榜涉嫌侵权
广东省胜伦律师事务所的刘继承律师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类似于这种出现在公共平台,且对个人名义有损害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当事人的利益侵害,即使情况属实,也必须要拿出相关证据,但总体来说,这种个人评价行为的主观因素很重,很难提交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受损害的当事人一方,是有权要求相关个人或网站终止这种侵权行为的”。
中山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网友发布医生“红黑榜”,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但具体到个案而言,就应该具体分析,“监督归监督,但还是应该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
从医院方来说,应该重视网络监督,有“红黑榜”就必然说明民众有这样的需求,也说明医生在这方面也做得不够好,所以更应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医生当做是看病救人的工具,也不能简单地将‘是否能治好病’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这种现象也可以看成是民众对于优质公共医疗资源的诉求远没有得到满足,从政府方面而言,这方面也应该投入更多精力,以进一步满足民众的诉求。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