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血荒 困境 中国都是谁在献血

字说得好听,其实也是放,好端端地放什么血,我绝不干,劝亲友也别理那一套,有什么事,我们宁愿多花点钱就行。”

在东方市的海南铁路医院,曾发生一件5个子女不愿献血救父的事情。

年过六旬的曾某因胃穿孔急需手术和输血,医生动员其5个子女为父亲献血,5个子女均不肯,认为血是很宝贵的东西,抽不得,曾某的老伴也反对,说:“抽血很不吉利,老头都这把年纪了,虽然想救他,可也不能害了孩子们。”

为抢救病人,该医院副院长当即献血200毫升。此种现身说法加上周围人议论指责,第二天,有两位子女各献了200毫升。但是,当知道血仍然不够时,其他3位子女就再也没在医院出现了。

据了解,不愿献血者除了身体方面原因不适宜献血的之外,大多都有“心理原因”,或对无偿献血的科学知识了解不足,或潜意识中受某些陈旧的观念影响,对献血有种恐惧。

个别从政人员,宁愿多参加其他方面的公益活动,也不愿出现在采血车上。个别企业老板,宁愿年年到福利院送钱送物,也不愿在采血车上献爱心。

关于献血的各方讨论

海南省2008年度机采献血者不同职业比例为,包括各种打工者在内的自由职业者占55.1%,大学生占28.6%,公务员占11.46%,农民占3%,军人占2.37%。

省血液中心办公室陈副主任介绍说,大学生比例近年来逐年增加,公务员干部比例相对较少,而企业老板几乎没有。“此外,学历越高的知识分子献血比例越低,倒是一些下岗工三天两头打电话表示要献血。”

省委宣传部改革办主任祁亚辉说,他献血是在社区接触到的,爱人很支持,每到结婚纪念日就献一次。他认为,官员献血少,一方面是机关重视不够,缺少组织此类公益活动,另一方面,宣传的方式和范围还存在问题,目前献血宣传主要还在社会层面,进机关的较少。

红旗镇镇委组织委员兼妇联主席符吉蓉说,她一直热衷于献血,每到“三八”节,她就发动镇里一些妇女献血,可盖起了小洋楼的一些男人们却说:“要保‘精血’不能献血。”“他们弄反了,其实献血对身体更有好处。”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周洁老师认为,参与无偿献血的多是学生、工薪阶层的原因,一是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

多数富人对自己领域内的东西关注较多,对无偿献血这类公益活动了解不深,他们可能觉得捐钱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就好了,至于是用在帮助贫困学生、帮助残疾人还是用在采血救人上并不重要。而学生、工薪阶层多数则认为献血更有针对性,对需要血液的生命来说比钱更有价值。

二是选择的方式方法不同。富人的选择比较多,可以通过捐款、捐物各种方法帮助不同的人,并且他们觉得捐钱用途更广泛,可以用来支付医药费、购买相关用品等,让接受帮助的人也有选择的余地。而学生和工薪阶层受经济条件限制,可以选择的援助方式较少,他们觉得无偿献血更有实际意义,更能直接帮助别人,而钱则是间接发挥作用。

该学院的鞠斐老师认为,从宣传、组织方面看,针对学生、相关单位都会有组织地进行宣传或采血活动,而针对富人则没有很好地组织宣传;从观念上看,富人年龄相对较大的占多数,他们中很多人对献血知识知之甚少,认为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不愿意献。而学生、工薪阶层多为年轻人,了解相关献血知识,易动员。

全民志愿献血尚待时日

省血液中心主任杨向萍说,海南作为健康岛、生态省,到海南来购房居住、养老、度假的人群越来越多,医疗保障的压力增大,住院病人增加,用血量逐年攀升。该中心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以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无偿献血的氛围。

据悉,为树立广大公务员的人民公仆良好形象,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省血液中心计划近期与政府部门联手推出“公务员计划”献血活动。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普遍关注地球日、爱眼日之类节日,少有将献血者日名列其中。利国利民的献血活动,缺少足够的支持和引导。有名望地位的富人们若加入献血队伍,对推动此项工作效果会更好,没想到却鲜有人问津。提倡全民献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餐饮业年底 用工荒  员工试用薪涨到两
    卫生部称 血荒 说法不实 血液中心回应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