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奶粉陷害门注定没有赢家 如何修复乳业的信誉

10月19日晚,微博上突然传出消息,包括“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伊利“QQ星”及多家婴幼儿鱼油含EPA会导致性早熟等事件都是著名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有组织、有步骤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吵得沸沸扬扬的“蒙牛高管涉性早熟事件被捕”事件,究竟真相几何?蒙牛给出的说法是“不了解,稍后再回应”,伊利表示“对该起事件并不清楚”。乳业专家则指出“为抢夺奶粉市场而出此下策,若是蒙牛令人费解”,这些回应,个个隐喻着让人不安的成分。

按理说,在中国乳制品行业里,蒙牛、三元、伊利都算得上一线品牌,既然是“一线品牌”,其安全标准自然是“高人一筹”,营销策略理应为“互利共赢”。但问题是,我们的“乳制品企业”,其江湖地位似乎并不是很牢靠。比如,曾多年奶粉销量第一的民族品牌“三鹿”,不就是号称“强健中国人”来着,谁知道竟暗地“兼职倒卖”三聚氰胺?在安全性堪忧的基础上,如今又上演这么一出“互相拆台”的大戏,着实令人头大。

事实上,消费者“头大”由来已久了。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三聚氰胺引发结石娃娃、问题奶粉重现江湖……一场场寒风彻骨的奶业危机扑面袭来,吹破了形同虚设的奶源检测、有毒奶源被变相买卖、恶性争夺牧场、有毒奶粉被私下藏匿等幕后玄机。而这其中,一些乳制品行业淡漠的公共责任与监管部门一贯的“后知后觉”,早就令众人如惊弓之鸟,时常无限忧思与习惯性怀疑———而这也正是卫生部调查组声明“性早熟与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无关”后,蒙受不白之冤的圣元仍身陷囹圄的原因。

所有信号都在指向一个无情的结局:丢了消费者的信赖,捡来了恶性竞争的名声;没了辛苦培育的市场份额,换来了外资品牌的乘虚而入。“陷害门”事件无论真相如何,注定不会有赢家,其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打击的是整个行业的形象,使群众悬于乳制品安全之上的心灵愈加脆弱。

眼下看来,奶粉“陷害门”里的忧思与悬疑,迟早会真相大白。但如何捡回监管权限上迷失的公信,如何找回质量安全上走丢的责任,如何实现完全开放、同质化市场的理性竞争,如何修复乳业降至冰点的信誉,或许,这才是真正令人纠结的问题,也是我国监管部门、乳制品行业马上面临、亟待破解的一道艰难考题。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母亲急着去搓麻将 用白酒给宝宝冲奶粉
    洋奶粉实行零关税价格反涨 三月份后或
    纽瑞滋奶粉回应假国外品牌质疑
    美国官方调查称美赞臣奶粉未受污染无需
    美赞臣称其婴儿奶粉不含致命细菌
    美赞臣称在美国被召回奶粉未在中国销售
    美赞臣奶粉疑含细菌在美国沃尔玛下架
    雅培幼儿奶粉被指吃出甲虫 洋奶粉频出
    日明治奶粉召回四十万罐 非官方购买尚
    明治乳业称退问题奶粉须寄日本被指太折
    日本明治奶粉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
    日本明治公司称在华销售奶粉安全
    明治奶粉检出放射元素续 非官方购买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