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卫生部称蜱虫叮咬致病与新病毒感染有关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周婷玉)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卫生部9日指出,初步认定疾病与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有关。

  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近年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确定该类患者的致病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有关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研究。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针对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

  防治指南中指出,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这一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但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防治指南还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等做了详细规定和说明。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我国将推行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卫生部长陈竺获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春节期间首都卫生监督检查合格率99 98
    健康过春节 如何清扫家里卫生死角
    卫生部 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卫生部 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药品集中
    卫生部征集到近300种检测地沟油方法
    北京女大学生裸体人体彩绘 抗议黑心棉
    卫生部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7 
    卫生部 速冻食品安全标准并未降低
    教你如何存放拆包后卫生巾
    消毒剂抽检卫生不过关 抑菌制剂抽检近
    糖友保持口腔卫生要做好四件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