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健康提醒 茶水漱口防龋齿 饭后不宜喝绿茶凉茶

用茶水漱口优于清水漱口

○用茶水漱口优于清水漱口。饭后饮茶能起到帮助消食化积的作用,但体质偏寒且脾胃较虚的人最好不要在饭后喝绿茶、凉茶

○“防寒保暖”是秋冬预防疾病的主旋律。另外,不要久坐久卧公园里的石凳、木凳

《红楼梦》以贾府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衣食起居的描写占了很大篇幅。饭毕饮茶是贾府一大“招牌”习惯,饮茶程序相当繁复:第一道茶用来漱口,然后洗手,最后才是吃茶。茶水漱口有无妙用?喝茶有何讲究?对此,口腔专家、中医专家都有话要说。

而说到大观园里“人气”极高的史湘云丫头,最出彩的一回便是她醉卧芍药丛。虽然美人美景相得益彰,但却不幸遭到了现代医学专家们的批判:所谓“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原来浪漫是可能要付出代价的。

脾胃虚寒 饭后不宜喝绿茶凉茶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描述了林妹妹辞别父亲、投奔外祖母的一幕。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等人共进晚饭,她凡事留心观察,只见“吃饭时,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她由此想起:“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之后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洗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西医:

茶叶漱口有防龋功效

“现代医学观点看来,古人朴素的起居行为的确蕴含了大智慧。”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书记林焕彩教授笑言:茶水漱口的功效甚至优于清水漱口。

“第一道茶漱口有两大妙处:首先,漱口可以及时将口腔牙齿间的残渣冲除;其次,茶叶含氟量很高,早有研究表明,喝茶可以有效防龋。”林焕彩解释说,甜食等带来的酸可能使得牙齿表面脱矿,从而容易致龋,而氟化物恰好可以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所以从这点而言,用含氟茶水漱口比清水效果更佳。此外,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也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专家介绍,茶叶的氟含量是随叶龄的增长而升高的,春季采摘的茶叶(嫩茶)的含氟量最低。而砖茶、边茶的含氟量非常高。因此,砖茶、边茶经沸水浸泡后,其中的氟会迅速溶出,氟量瞬间达到其他茶叶的一百倍。曾有报告显示,不少少数民族居民几乎每日都大量饮用这类茶水,天长日久容易使得摄入体内的氟超出正常范围,结果造成慢性氟中毒。所以,建议可用“老茶”漱口防龋,但喝“老茶”却最好不要“贪杯”。

中医:

脾胃虚弱不宜饭后饮凉茶

“饭后饮茶虽然没提到具体茶叶种类,但贾府的茶想必肯定是上品好茶。值得注意的是,老太太、老爷以及姑娘们的茶好似都是用餐时丫鬟就已备好,饭后立即递上饮用,所以茶叶品种不太可能根据个人体质或口味一一区分准备。甚至很有可能众人都主要遵循贾母的喜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诗军教授分析说。

他表示,饭后饮茶的确能起到帮助消食化积的作用。“如果肠胃功能非常好的人,大可以尽情饮茶。但对于体质偏寒且脾胃较虚的人群而言,最好不要饭后喝绿茶、凉茶。”他认为,喝茶应是很“私人”的选择,从众可能不小心伤身。

“广州很多酒楼都会在餐前餐后提供凉茶或绿豆水,此举颇受很多食客的欢迎。”张诗军提醒:此时已过中秋,“去火”不用那么迫切,如果喝了凉茶、绿茶后感觉不舒服,发生腹泻等症状,应改为喝红茶、普洱等温茶、暖茶,避免伤脾伤胃。

石凳木凳不宜久坐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最著名的一段,是写史湘云醉卧花丛。书中写道: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小女儿娇俏卧花中,场景虽浪漫唯美,但在医生看来,却非常值得批判。

中医:

秋风起木凳湿,小心外感风邪

“秋风一起,外感风湿寒邪的病人就多了起来,最近一个月,已经陆续收治了好多个。”张诗军坦言: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史湘云有同样的爱好:喜欢在露天石凳、木椅上久留。

“有句话叫"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广州常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而且最近雨水充沛,所以公园里的石凳、木凳,都不要久坐久卧。”他解释说,这是因为露天放久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中国居民健康卡将全国通用 5年内持有率
    中国居民健康卡将全国通用 5年内持有率
    健康小贴士 喝酒时别点哪些菜
    健康人猝死多因压力大
    健康自测 你患上节后综合症了吗
    健康自查 你的胃肠健康吗
    女人经期前后的健康饮食秘籍
    春节健康饮食过3关守8则避误区
    营养师推荐的健康饮食守则
    健康过节 春节期间养护肠胃秘籍
    六个健康新观点可助延长寿命
    教你5招将剩菜健康回锅
    医生提醒颈椎病发展慢 严重时威胁生命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