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监局公布了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资料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日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于这一药物安全性的极大关注。目前公布的数据是否就说明维C银翘片不是安全药品,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呢,新浪健康连线了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
目前没有公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新浪健康:近日,药监局公布了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因为这种药属于家庭常用药,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一不良反应?
孙忠实:药监局公布不良反应是好事,能够提醒医生、患者、厂家,从各自角度出发,更科学地使用这一个药物。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次公布了——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有关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共计1885例,但是没有公布“发生率”。这一千多多例不良反应是来自于一万个使用者,还是来自上亿个使用者,也就是“分母”有多大并不知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才是评价药物安全的重要指标,不能仅看这一千多例的表面数据。如果不良反应发生达到30%-50%,我们可能会考虑淘汰这种药,但如果发生率仅有百分之零点几,甚至更低,就说明这种药是一种好药。
新浪健康: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
孙忠实:任何一个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药西药都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定人群在使用药物之后利大于弊,这个药就是安全的。我们不能去要求药物百分之百的都是利,而没有弊。所以这次维C银翘片报告的不良反应,不足为怪,也不必担心。
非处方药使用前也必须看说明书
新浪健康:这次报告的维C银翘片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您如何看待这种制药方式,它跟药物的不良反应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
孙忠实:我不建议过多生产这类中西药直接结合的药物,它容易导致一些问题。首先,易导致患者误吃误用,因为我们的传统中成药在命名的时候可以采用“药材名、功效、作用部位”等进行起名,但所含有的成分并不是很清晰,比如维C银翘片,你从名称上无法了解它其中还包含了扑尔敏等其他十几种药物,再加上这种药物本身是非处方药,很多患者买了直接使用,容易造成过敏;第二,易导致重复用药。这在我国很常见,很多患者有“中成药无毒论”,所以往往几个药配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配合使用,或者擅自加量,造成过量用药,引发不良反应。
新浪健康:对于非处方药的使用,您有什么建议?
孙忠实:由于非处方药安全性较高,患者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很多人对此放松了警惕,经常出现“超说明书”使用的现象,这都是很不安全的。即使是使用非处方药,也必须先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清其成分和禁忌,之后才能使用。
新浪健康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