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医生提醒少揉眼多洗手可有效预防红眼病

  入秋后红眼病高发患者频现“家庭装”

  本报讯 (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禤影妍)秋季以来,红眼病发病可谓“来势汹汹”。昨日,记者从佛山中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红眼病发病例比暑假时多了3~4倍,日均就诊患者连连翻番,而且全家人来看病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医生提醒市民,市民在流行季节中要注意养成勤洗手,少揉眼的习惯。

  门诊:日均50~60名患者就诊

  一家三口甚至五口都是“兔子眼”来看红眼病,这样的红眼“家庭装”在眼科门诊中屡见不鲜。秋季开学后,红眼病发病可谓来势汹汹,再上一个发病高峰。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走廊上坐满了等候治疗的红眼病患者,佛山市中医院眼科主任梁先军主任医师介绍说,近日来平均每天都有50~60名患者来看红眼病,多的时候甚至超过80人次,增幅比暑假时多了3~4倍,红眼病患者占了门诊量的8~9成。以往红眼病多在夏初或盛夏时达到发病高峰,今年天气转凉后反而高发,为历年来所少见。

  家住桂城的陆先生一家三口一大早就来看红眼病。“先是孩子在学校染上了红眼病,我们都很小心地防止传染,家里脸盆、毛巾都分开了,没想到孩子快好时,我们夫妻俩还是染上了。”陆先生认为,家中的鼠标、键盘可能是传染红眼病的媒介,孩子白天在家很闷上网,晚上夫妻俩又接着使用,没注意摸了眼睛后就“揩”上了。

  同在一起候诊的李先生一家则是外来工家庭,据他介绍说,3天前带孩子上银行,孩子在银行的椅背上蹭来蹭去,回家当晚就双眼发红,畏光流泪,眼屎多,第二天陆续把家里其他人都“染红”了。“像这样发病的家庭十分典型,孩子先在幼儿园或学校染上红眼病,回家又把家里给感染上。”梁先军说,这次红眼潮传染性比较强,多为集体或家庭发病,但所幸的是多数市民症状并不严重,经过治疗后比较容易恢复,长的一周,短的甚至2~3天就能康复了。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从门诊情况看这次发病高峰,还是细菌感染居多。

  医生建议:勤洗手少揉眼是最好对策

  据医生介绍,在中医学上,红眼病称为“天行赤眼”,与天气湿热有关,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眼部雾化以及早期耳尖放血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要比常规的西医治疗效果好很多,能大大地减轻病人眼部干涩痒痛的不适感,也能缩短疗程。”对于一些不配合滴眼药水的婴幼儿来说,中药眼部雾化治疗让他们更易接受,治疗后肿痛的双眼感觉清凉了不少。耳尖放血最好在红眼病刚开始的头二天内进行,医生用三棱针点刺患者耳尖,挤出少量血液,使热随血泻。

  眼科专家认为,红眼病还是以预防为主,市民在流行季节中要注意养成勤洗手,少揉眼的习惯。“我们一天接诊数十例红眼病患者,但极少被染上,就是因为我们注意不用手揉眼睛,并经常洗手。”

  另外,家中有人患红眼病后,常用的隔离方法除了避免共用洗漱用品外,还要用消毒液把家里的电话、鼠标、键盘以及门把、遥控器等公用物品进行消毒。集体发病的家庭不要偷懒,避免一人开药全家共用,从而引起交叉感染。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医生发 处女孕妈 微博惹议 科普还是侵
    揭秘医患纠纷 医生怕医闹 不愿做高风险
    医生盘点过年病 儿女离家老人便抑郁胸
    北京社区医院门诊将延至20时 医生手机
    体验医生春节值班 盒饭断断续续吃个把
    医生提醒颈椎病发展慢 严重时威胁生命
    医生让患者去指定药店买药 知情人称非
    大学生遇车祸脑死亡 医生放弃治疗前奇
    医生提示肿眼泡或是肾病信号
    专家提醒冬至要防呼吸道疾病
    专家提醒 查出脂肪肝没症状也得干预
    医生提示高抬双脚有益心脏健康
    女患者称遭医生性侵 曾索百万赔偿被拒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