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很多药店买药,店员推荐的都是不知名的高价药。业内人士透露,品牌药利润薄,自有品牌或者小品牌药品利润高,这已是药品经营的潜规则。
在一家医药商店,记者表示要买叶酸以及钙片,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放在货架最明显位置上的并不知名的品牌:一品牌叶酸100片装价格为128元/瓶,而在不显眼的货架前,各药店都在销售的“斯利安”叶酸片,31片装的每瓶售价仅为7.6元。
据了解,市民常用的知名品牌药,价格很透明、厂家话语权又大,加上政府对药品的限价,利润已经被压得非常薄,甚至部分药店为了吸引顾客,出现价格“倒 挂”情况,所以这些药药店几乎是不赚钱的,而药店自己代理的药或者小品牌药,由于价格不透明、利润更高,成为药店的利润点。
目前有些药 店将药品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贴牌品种(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有70%到80%。B类为普通品 牌,利润在60%左右。C类药品的利润也在40%以上,D类品牌药利润最薄。药店对店员的考核以卖了多少A类药为主,要求顾客来时店员必须先推荐A类药。 除非顾客点名要哪种药,否则不主张卖其他品种。
据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