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局日前发布消息称,将对本市感染“非典”并出现后遗症的医务人员和社会人员进行持续健康管理。
据悉,登记在册的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有300多人。目前,北京市体检中心已完成对这些患者的健康体检工作;同时,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受市卫生局委托组织编撰了《北京市SARS后遗症患者健康知识读本》,初步完成了后遗症患者骨关节、呼吸系统评估体系的初步建立,特别是整合多方力量开发了“非典后遗症人员现场会诊系统”,首次实现“非典”后遗症有关疾病专家会诊工作信息化。
据了解,“非典”后遗症指的是因为治疗与预防“非典”而留下的后遗症,主要是由于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后遗症。2003年,北京突发“非典”疫情。为了抢救生命,激素类药物曾被大量用于“非典”紧急治疗,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2004年,北京市政府对“非典”治愈者进行筛查,登记造册。
登记在册患者:我们没有被遗忘
现场探访
马光辉、李朝东、王英、方渤……他们都是本市目前300余名登记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中的一员。从“非典”治愈后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和肺纤维化、骨坏死等后遗症进行着持续的抗争。卫生部门将对“非典”后遗症患者进行持续健康管理这一消息,让他们充满期待。
■“非典”治愈后不久 双侧股骨头坏死
望京医院是治疗“非典”后骨坏死疾病的市级定点医院。两周前,已经很久没来该院“报到”的马光辉,因为不舒服再次住进了骨关节三科的病房。昨天,老马见到记者时笑着说,他吃了骨科主任陈卫衡三年的免费汤药,现在很庆幸“胯骨轴”还是自己的。
提起7年前“非典”时的那段经历,和很多“非典”患者一样,57岁的老马并不愿意去回忆。2003年闹“非典”时,老马很不幸,一家三口都染上了这个怪病,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一家三口都相继被治愈。“我出院后没多久就上班了,可一个半月后,我的腿突然不能打弯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老马开始四处求医,积水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十几家医院跑下来,老马最终被确诊为“非典”后遗症的一种——双侧股骨头坏死。和很多人一样,老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原件”,能不手术就不手术。
■吃三年免费汤药 终于保住胯骨轴
2004年,北京望京医院的骨关节三科主任陈卫衡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利用多年治疗骨坏死的经验,开始为“非典”后遗症骨坏死的病人免费提供治疗的汤药。
“我当时就想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吃了三年,胯骨轴保住了。现在已经进入了稳定期。”从他谈话中,记者可以听出老马是个有志向的人,但因为这个病让他失去了骄傲的心,开朗的老马言谈中虽有欢笑,但更多的还是生活的苦涩与无奈。
■政府想了不少办法 让他们感觉没被遗忘
和老马一样,今年57岁、曾是针织厂司机的李朝东也有着不幸的遭遇。虽然他和妻子都经历“非典”死里逃生,但是双双都患上了后遗症——肺纤维化和骨坏死病。
虽说李朝东夫妇现在都进入了政府免费治疗的大名单,但是,病痛的折磨和为今后生活的担心,以及两人从得病后就病退在家、以致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让他们无法再和普通家庭一样快乐地生活。
医院说法
进入名单患者 全部免费治疗
据了解,2004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成立专家组,对“非典”后遗症患者开始进行系统治疗,首先接受治疗的是在“非典”救治过程中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他们的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由各自所在的医院承担。非因公患者的公费治疗是从2005年7月开始,除了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和精神抑郁症也纳入了免费治疗的范围。而且指定定点医院对这些病人进行医治。
北京望京医院就是这些指定医院中的一家。记者从该院骨关节三科主任、专门从事骨坏死疾病研究的陈卫衡教授处了解到,“非典”结束后,到他们医院来治疗骨坏死后遗症的病人有100多人,根据临床跟踪,大部分病人的病情目前稳定,只有少部分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现在来住院的人越来越少了。陈主任表示,目前,对于进入卫生局大名单的患者他们都进行免费治疗。“这个大名单是动态的,有新病人随时会被纳入进来,不会漏掉不管。”
在对这些病人医治过程中,作为医生陈主任也感到了患者精神层面的压力,很多人不愿意到医院来治病,就是怕其他患者知道他们曾经得过“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