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北大教授称上世纪80年代已检出鱼体环境激素

江工业的发展,长江水污染了,受污染的鱼应该是有的。”这位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已经布置沿江几市的渔业部门,对进入水产品市场的长江野生鱼类加强检测并抽查。

  “如果水环境中有不易降解的、或是达到一定浓度的污染物,首先受害的肯定是水生生物。”他介绍,在发达国家,一些水生生物是作为环境标志生物,用来检测环境质量的,不过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标准。“我们主要对养殖区域内的环境和水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对于长江这样的自然环境水体更注重PH值、氮、磷等指标的监测。”

  “而且,如果长江中有鲤鱼、鲶鱼受了污染,难保别的鱼就不会被污染。”这位负责人坦陈。(石小磊)

  惊心还是放心:上世纪80年代鱼体内就检出这些成分

  听到“有毒”,北大教授很淡定

  “这些成分在80年代的鱼体内就已经有发现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建英对于这样的新闻显得十分“淡定”,她说:“这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新’闻了。”

  胡教授表示,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学者专家就开始研究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了。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很多水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成分并不可怕,关键是它的浓度。”胡教授说,此次长江野生鱼调查,发现其实鱼体里面毒素的浓度并不高。“这些浓度大多还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

  胡教授说,没有必要谈“毒”色变。在她的研究生涯中,发现鱼的身上都带有一些“毒性”成分。“人类对自然的研究总是有局限的,就是水体中现在还有很多说不明的成分。”

  “我天天研究水,和里面的各种物质打交道,但我还是照样吃鱼。”胡教授说,现在我国的水产品“毒性”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这份报告还是敲响了警钟。“政府当务之急是尽快摸清当前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特别是需要建立化工产品从‘出生’到‘死亡’的档案表,并加速出台管理规定,来逐步减少、限制并最终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调查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多意义,但建立对化学品的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胡教授表示。(王娟)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哈佛大学教授指出三种人打鼾更伤身
    范志红教授解析健康吃蔬菜的九个问题
    北航教授谈居民收入 家庭月入不足七千
    教授称PM2 5吸附大气毒性物质影响人体
     如何让生命无忧 养生文化研讨会在北大
    复旦大学教授发现中国人特有解酒基因
    心理学教授提醒职场忌4种不懂事
    北大女生写抗癌日志 告诉自己永不放弃
    北大医院成立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中国培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作国学与修心
    高润霖教授8月24日做客新浪聊白领高血
    美国眼科教授称 蓝色太阳镜可引发视网
    夏季消暑菜肴东北大拉皮制作方法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