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食品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
掌握一些原则就可以帮你选择出真正有营养的好食品:
1 食品的加工程序越少越好
新鲜蔬菜绝对比蔬菜沙拉好,新鲜肉类绝对比熟食的添加剂少。超市的生鲜区应是我们购物的首选。新鲜蔬菜只经过清洁和运送的过程,可以说完全不含添加剂;鲜肉也是如此,相比起加入各种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的熟食和肉制品来说不知要省略多少种化学物质。各种零食基本上都是加工程序繁琐的食品,尽量少吃。
2 选有食品配料标签的加工食品
如果想吃加工食品,尽量选有清晰标明原料配置的产品。散装糖果、饼干和超市自制的面包、肉类很少有配料标签,即使有也是很简单地标明主料,对添加剂几乎不提,所以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标识明确的包装和产品。
3 少贪“超低价和狂打折食品”
很多商品价格低廉的背后,隐藏的信息往往是原料成本低或数量少。但为了达到吸引消费者口感的目的,在市场有立足之地,只能加入大量的添加剂,制造丰富的口感和吸引人的外观。此类产品无疑是添加剂大户,消费者必须警惕。
4 一次别吃多种加工食品
吃大量加工食物无疑是多种添加剂的反复摄入。柴巍中说,叠加摄入的危险不仅在于过量,还有添加剂相互作用产生的危险。添加剂的毒性试验,只是单个物质在动物身体里的实验,不会做几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危害试验。
5 让孩子记住“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
在家吃饭可以自主选择新鲜的蔬菜蛋肉等原料,在调味料的选择和用量上也都会有控制。可以从源头“截住”大量添加剂的涌入。
更重要的是,添加剂的反复刺激会逐渐改变人的味蕾的敏感性,变得对添加剂敏感,对食物的天然味道麻木,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会因此爱吃各种快餐和熟食,而不喜欢吃日常的饭菜。所以家长尽量在家做饭,让孩子记住充满天然食物香味的“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
孩子 远离艳丽的果冻、糖果、饮料
- 重点对象
对于心肝宝贝,很多家长都想把最好吃的食物给孩子,但那些色彩鲜艳的果冻、糖果、饮料,对他们的成长可没好处。
儿童的解毒能力较弱,又处于智力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过多摄入添加剂,会减少必须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些添加剂如食用色素,在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等有毒的中间产物,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儿童摄入过量合成色素可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及神经性头痛等。
目前市场上无证生产、用量超标问题很多。即使某一种食品中色素含量合格,大量食用多种色素的食品,仍可能导致摄入合成色素过多。
我国规定2岁内婴幼儿食品中禁止添加除营养强化剂之外的任何食品添加剂。但有些企业设计一些吸引儿童的成人食品,如果冻等。因此,不要随意给婴幼儿购买饮料、水果制品、糖果、点心等食物,除非是专门制作的婴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