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加碘盐吃太多 济南6岁女孩患甲状腺癌

近日,卫生部表示,计划将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由60微克/升降为20到30微克/升。

记者昨天了解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体检中心数据显示,近几年,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超过20%,而在5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4%。

目前,医学界的普遍结论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等疾病的增多的确与碘过量有关系。

观点:吃啥盐?不同地区区别对待

昨天上午,济南市民路先生赶到二七新村无碘食盐供应点买盐。“下半年想要孩子了,想让媳妇把身体养好些。”

路先生说,常游泳的妻子身体一直很好,2009年初,却突然感觉全身乏力、恶心想吐,查出得了甲状腺炎。“医生推测是因为碘摄入过量才会得病,建议媳妇吃无碘食盐,之前有一名产妇就怀疑是补碘过量患上甲状腺癌,结果生下的宝宝天生是脑瘫儿。”

山东大学医学院徐教授说,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正迎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疾病暴发的时间段,与强制食用加碘盐吻合。

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盐加碘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

同时,“对于不缺碘人群,他们应该有选择碘盐与非碘盐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他谈到,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5亿多人不缺碘。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防病措施,就是因地制宜。”

据了解,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数国家,都实行自愿补碘形式。美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尿碘中位数在50微克/升以下,美国政府也未加任何干预。

研究:疾病增多与碘盐有关系

济南军区总医院两腺外科主任贺青卿教授一直从事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国家能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好事,其实之前每次开专业学会我都提议,应下调现行食盐的加碘量,尤其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来说,眼下人们日均摄入碘含量已经超过正常摄入量的一两倍。”

贺青卿说,去年医院办公室的人私下里就说过这个话题,近两年得甲状腺癌的人真的多起来,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我们医院一周就检查出3个,其中最小的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怀疑和碘吃得太多有关。”

不过,贺青卿慎重地说,直接导致甲状腺癌的病因目前医学界仍不确定,但大致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碘的摄取异常、遗传、环境。

国际上关于碘的研究显示,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形,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6岁小孩就患癌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碘过量。贺青卿解释,当碘过量时,甲状腺把自己调节成对碘不敏感的状态,多余的碘随着尿液排出,一段时间后,即使摄入正常的碘量,甲状腺也吸收不了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于是甲状腺又把自己调成“高敏感”状态,功能亢进,激动时间过长,甲状腺体力透支,变肿,进而致癌。

他做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调查。最近5年,该病在山东省的发病率提高2倍,而这段时间正是山东省开始在食盐中普遍加碘的时期。“山东省靠海,海产品很多,天然供碘量多再加上补碘,造成甲状腺炎的癌变率极高,达到10%,而一些内陆省份只有3%-4%。”

期待:搞清楚哪缺碘 年底济南配送食盐

昨天下午,山东地方病研究所医师王金彪说,现在在济南购买非碘盐很便利,但也别将“碘”过于妖魔化。

就山东居民尿碘含量情况看,国家碘盐统一标准偏高。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济南市碘盐覆盖率已超过93.58%。

2007年和2008年,济南市对尿碘的监测结果为100-200微克/升,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最理想的尿碘水平为100-199微克/升,由此可见,济南市碘营养状况处于理想水平。

不过,山东省也开始对“食盐加碘”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山东盐务局食盐专营处处长高晓春说,今年4月,济南5个区的非碘盐销售网点大幅增加,从原有的10个增加到28个,让市民能更方便地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部门从去年开始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水碘普查,核心内容是调查出山东省每一个城市各个区县,具体到某一个村镇的碘含量,制定更加详尽的碘区分布,然后分区配送食盐。

王金彪说,日本的饮食习惯和基因状况与中国接近。日本上个月重新制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称抢购碘盐没必要 酱油防辐射无稽
    工信部 加碘食盐90 以上为井矿盐有保障
    放射防护专家 碘盐中碘含量微少 无抗辐
    1次摄入碘盐6斤才能防辐射 远超承受极
    专家 盲目食用碘盐无法防辐射 盲目补碘
    谣言四起 浙江多地碘盐被 抢 空
    碘盐别和动物油合用防止碘挥发
    要吃无碘盐先做尿碘排泄率检查
    北京19家商场超市开卖无碘盐 暂不增新
    碘盐每天到底吃多少 专家称一啤酒瓶盖
    卫生部表示 食盐加碘未造成居民摄入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