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安全类著作《消费者辞典:食品添加剂》作者鲁斯.温特认为,最近发生的麦当劳食品添加剂风波,说到底并不是添加剂本身的问题,而是消费者应当如何选择饮食习惯的问题。她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指出,几乎所有快餐食品和高度加工过的食品都不可避免地加了添加剂,如果人们选择这类食物,“那简直就是奔着满嘴的食品添加剂去的”。
事实上,最近发生的麦当劳食品添加剂风波,开始时焦点本不在添加剂本身。
大约一个月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络(以下简称CNN)公布了一项关于麦乐鸡的调查结果,由头是,有读者在CNN 博客中留言,提到麦当劳的这款明星产品,在英国和美国的成分是不一样的。
CNN 证实了这一留言,并顺带发现,美国的麦乐鸡中,除了含有更多的卡路里和脂肪外,另有两种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聚二甲基硅氧烷(dimethylpolysiloxane);而这在英国的麦乐鸡产品中却没有。
“显而易见,消费者会选择英国式的麦乐鸡,而不是美式的。”CNN 在报道中引用了鲁斯.温特的评论。温特是美国食品安全领域最权威的著作者之一,所著《消费者词典:食品添加剂》在美国先后出版7 次,也是此次CNN 用来解释两种添加剂害处的最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麦当劳对调查的回应是,是否含有更多卡路里、脂肪、tBHQ 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是根据美国消费者的口味而定的。但CNN 认为麦当劳似乎不该代替消费者做出选择,因为“根据《消费者词典:食品添加剂》,摄入1克tBHQ 就可能引起‘反胃、呕吐、耳鸣、暂时性精神错乱、窒息和虚脱’”,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来源则是橡胶。
而在中国,麦乐鸡的成分也与美国的完全一致。这样的麦乐鸡到底还能不能吃?
什么是tBHQ 和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中国,麦当劳公司的回应是,虽然麦乐鸡里的确含有这两种食品添加剂,但都是在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许可的范围内。作为两种常规食品添加剂,麦乐鸡中的tBHQ 和聚二甲基硅氧烷都不足以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tBHQ 用作食品添加剂,每公斤食物中可含的最大剂量为0.2 克,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是每公斤0.1克。它们在麦乐鸡中的含量的确低于这一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对美国和中国的一般消费者而言,tBHQ 的摄入量的确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但是对于那些麦当劳的狂热消费者而言,他们对tBHQ 的摄入远超过这个‘每日允许摄入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和美国,这样的消费者很多。”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鲁斯.温特说。
据鲁斯介绍,tBHQ 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被涂在鸡块上,“为了防止那些鸡块腐烂”。已经有研究者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tBHQ 会造成基因损害,还会导致体重下降。在美国,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它的限制是基于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而制定的,这一标准要根据个人体重来进行换算,平均每公斤体重对tBHQ 的容忍量是0-0.7毫克(1毫克为千分之一克)。
但是鲁斯同时指出,虽然会损害DNA,但是tBHQ 不会引发任何癌症。
另一种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听上去似乎更可怕一些,因为据说这是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类似于橡胶的化学成分,除了用作食品添加剂,它还时常被添加在油漆里。
麦当劳将这种添加剂混进食用油中,为了可以消泡——让麦乐鸡经过油炸后,也不会像油条那样鼓胀,从而保持整齐、方正的外形。
不过和tBHQ 比起来,聚二甲基硅氧烷似乎更不值得担心。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基本上不会被人体吸收,经过新陈代谢之后,几乎都会被排出体外。
这两种添加剂都不会在身体中积聚,产生类似于慢性毒素式的危害。在鲁斯看来,麦当劳真正的危害,还是在于它的高卡路里和高脂肪。“我从不去吃麦当劳。”鲁斯.温特说,“你试试看把麦乐鸡拿回去烘焙,而不是油炸,你就会知道你都在吃些什么。”
吃不吃食品添加剂,是公众自己的选择
虽然麦乐鸡中的两种食品添加剂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对麦当劳这样的快餐食品本身,鲁斯还是表现出强烈的抵触。
“吃不吃食品添加剂,这完全是公众自己的选择。”鲁斯向记者指出,几乎所有的快餐食品和经过高度加工过的食品都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添加剂,如果人们选择这类食品,“那简直就是奔着满嘴的食品添加剂去的”。
按照鲁斯的说法,除了那些自己在家烹制的,几乎所有能买到的食物,都被加入过食品添加剂。即使是鲁斯也很难数出目前到底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是被允许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