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家留守是无奈的。然而,当留守儿童像候鸟一样飞进城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是留守蜗居。
但城市的留守与家乡的留守是有区别的:在城市,他们与父母的距离不再是千山万水,而是白天与黑夜的轮换;在城市,他们守侯的房子里,没有了爷爷奶奶的陪伴;在城市,他们守候的房子外,不再是熟悉而自由的原野,不再是闭着眼睛都敢行走的田间小路。
这样的假期,有时是危险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被陌生感所裹挟,他们也会尝试着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尽管他们的步子迈得很小。终日忙碌的父母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行动空间,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鼓起勇气走出了蜗居,走向了危险的假期。
被遗忘的警示
位于东坑镇东坑村华仁市场后面的一湾水塘,水色已经发绿,阳光曝晒后,能闻到一阵腥腐味。水塘东西狭长,靠北位势略高。水面到塘沿最高处接近两米,塘水平均深度则超过了3米。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这里。
依旧是酷暑难耐的午后,两个儿童正匍匐在塘沿边上,眼睛盯着水面。“别说话,在动!”其中一个说。他的手迅速地往后一拉,一条细线跃出水面。
“唉,又什么都没有。”另一个小孩嘟囔了一句。
话音一落,两个人都站了起来,谨慎地退了两步后,拍打了几下衣服,飞扬的尘土缓缓飘进水塘。沿着窄窄的塘沿,他们寻找下一个可以下钩的位置。
他俩都是住在附近的新莞人子女。放暑假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钓鱼”。尽管经常一无所获,但他们很享受那种快乐。
附近一家小店的老板娘说,每天都有小孩子在池塘边玩,特别是傍晚天气转凉的时候,其中不少就是刚从老家来东莞过暑假的孩子,他们的“家”分散在附近几个村子里。
这些孩子独自或结伴在平静的水塘边玩耍的孩子并不知道,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就是这方水塘,无情地吞噬了一个7岁的生命。
事故发生前,水塘四周“戏水危险”的警示牌早就矗立着,但似乎无人理睬。
没有监管的自由
从早上看着爸爸出门,到晚上再次见到他,10岁的卫慧(化名)有11个小时孤身一人。来东莞5天了,他甚至没来得及看清爸爸的样子,只记得他几天来都穿着一件灰色的衣服。
在卫慧眼中,爸爸是比较严肃的。所以,晚饭后睡觉前这一个小时里,如果爸爸不找他问话,他从不主动去说。爸爸问的内容,一如既往与作业有关。其实,对卫慧来说,作业并不值得如此费心。白天属于他的时间太长了,写作业还用不了一个小时。
他知道,这个暑假一过,他还会不会继续读书还是个疑问,因为爷爷身体越来越差,没法再照顾他了。爸爸有可能将他留在东莞,但学校还没联系好。
卫慧3岁就失去了母亲,他在生活中比同龄人更独立。孩子爱玩的天性在他身上表现得也更特别,他会在爸爸面前显得特别安静,甚至当记者跟他提起爸爸时,他的话就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旦远离了爸爸的视野,他就会立即活跃起来。他会按照爸爸的要求完成每天的任务,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几天时间,他就把附近的菜市场、超市和广场逛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