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需要一斤半的新鲜橙子,成本要高很多。”记者还了解到,如果顾客没有特别声明的话,商家不会制作不加糖水的纯鲜榨果汁。
而情况更为糟糕的是,记者在和平村一家饮品店看到,他们所卖的“鲜榨”果汁仅仅是将大量添加剂用水搅拌在一起,然后再象征性地撒点果肉,就成了一杯果味“鲜浓”的饮料了。而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商家完全凭个人感觉决定添加剂用量,没有任何标准。
■专家观点
果汁行业没有标准
面对“鲜榨”市场混乱的情况,张学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鲜榨果蔬汁尚未有标准可以执行。正是因为“鲜榨”市场有空可钻,不少餐饮经营者为了高利润在卖力地制售各种“鲜榨”饮料。
不过在调查中,不少商家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一家餐厅的老板坦言,纯正鲜榨蔬果汁成本很高。以鲜榨橙汁为例,除了在本地橙季时,基本上都要购买外地的橙子,而且因为保鲜问题不能大批量进货,一个橙子最多只能榨出约30毫升纯果汁,一杯纯果汁算下来价格不菲,所以为了降低成本果汁兑水是在所难免的。而且有时为了“改善口感”,也需要在鲜榨果蔬汁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张学忠也表示,消费者对于鲜榨果汁的认定也不能一刀切。“像大家吃火锅时常常爱点清凉的青瓜汁。要知道青瓜本身含水量就很少,如果在不兑水的情况下很难成为液体状态,只有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和悬浮剂后,才能达到理想的口感和观感,这也是果汁工艺特性的要求。”
张学忠还提醒消费者,在餐厅点鲜榨果汁时,要特别看清菜单上的名称。“若餐牌上写的是‘鲜榨果汁’,则一定是将原个果肉新鲜榨成的果汁,而如果是‘鲜果汁’,则可能是由果汁产品调配成的,一字之差产品就有可能完全不同。”
■辨别方法
颜色
拿到果蔬汁后可以首先看颜色,通常鲜榨果汁颜色自然鲜亮,如果有沉淀或颜色偏深,那么可能不太新鲜,但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有可能是用香精和其他添加剂勾兑而成的。
口感
鲜榨果汁还可以从口感上辨别,以橙汁为例,一般鲜榨橙汁的果肉与汁液具有稳定性,不会出现果肉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如果尝一口发觉舌头发苦,那么也是不新鲜的。此外,如果是汁液不够黏稠,流动性好,那么大多是兑水过多。
餐厅违规自制饮料
最高可处十倍罚款
据了解,针对餐馆违规自制饮料十分泛滥的情况,卫生部于今年5月1日连续发布并实施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两部新规规定,利用回收食品作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添加剂或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违规自制饮料、鲜榨果汁以次充好等行为,将依照2009年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严厉处罚。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主管部门将没收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所得及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工具等。此外,没收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货值金额超过1万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新规还规定,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法人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