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出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调兑。
而业内人士分析说,该厂主产的25公斤袋装奶粉,一般是用于继续加工的原料,生产蛋糕、冰淇淋等,三聚氰胺含量经调兑后达到一定水平,不容易被发现,这使得不法分子存有侥幸之心。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证实,由于该案“影响的地方很多”,牵涉到的奶粉销售往多个省份,除了目前已知的江苏、浙江等地,还可能包括云南昆明市。由于涉及面很广,暂时还未有调查结论。
7月7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提出要求,认真开展“问题奶粉”清查工作。民和县的三家乳品厂都被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全面整改。
新华社7月9日报道称,目前东垣乳品厂库存涉案乳粉已被全部封存,已发现该厂销往外地的乳粉产品被及时追缴查扣,尚未发现流入消费市场。
禁而不绝
据刘西平供述,东垣乳制品厂所生产的“东垣”牌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少量在青海本地销售。
浙江省质监局食品处和江苏省质监局食品处的工作人员7月9日向本刊记者证实了此说。但他们也表示,在接到青海省发函后,已经处理此事,也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昆明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则向本刊记者表示,是否有问题奶粉流入昆明,“要问省质检局”。
这已是问题奶粉的第二次“复出”。据卫生部公布的信息,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
今年2月1日,广东媒体报道,卫生部通报有三种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流入广州市场,分别是:渭南市乐康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影牌全脂奶粉(25千克/袋,生产日期2009年9月22日、2009年10月22日),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天塞上全脂乳粉(25千克/袋,生产日期2009年11月4日)。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就在此次甘肃和青海发现问题奶粉前几天,6月22日,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丰满分局在检查中,检测到辖区内一家市场零售点销售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目前,已查证嫌假冒生产许可证的乳粉900余公斤,其中的几袋产品三聚氰胺含量有所超标,案件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此前有媒体援引广州市乳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的说法,称当年未被销毁的2008年问题奶粉可能高达10万吨之巨。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务院要求对使用和销售问题奶粉的违法犯罪案件彻底追查,将问题奶粉全部销毁,对不法分子予以严惩。
对于此次问题奶粉再现,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分析认为,“新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很小”,2008年的问题奶粉还是没有被彻底销毁。他分析,一方面,销毁问题奶粉需要不小的成本;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执行销毁还有漏洞,不排除少数人手里还有问题奶粉。
东垣乳制品厂原料的采购地河北省质监局食品处的工作人员7月9日向本刊记者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目前还未有结论。而河北省卫生厅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还没听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