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利益诱惑和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压力下,把健康知识普及节目变成了娱乐节目。而随之而来的出版商为了图书销售继续推波助澜,荧屏上、书籍中的互动,不断将造“星”推向高潮。由此,“大师”、经纪人、媒体、出版商财源广进,只有公众成为被愚弄的对象。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指出,一些讲养生的人常常宣称自己是“国家领导保健医”、古代“御医”、名医“传人”,以此骗取公众信任。像之前媒体披露的刘太医、林光常等人的头衔都存在造假。
试问,那些开辟养生节目的电视栏目、那些出版养生书籍的出版商,是否真的具有最基本的医疗健康判断能力?那些涉及亿万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话题,是否一句“专家观点不代表我们媒体立场”就能免责?
“健康养生是科学,不是娱乐,不能‘戏说’。如果不负责任,就会误导受众,甚者伤害生命。”高思华认为,正是由于很多媒体在做养生节目时太商业化和娱乐化,导致很多真正的中医药专家不太愿意出来做科普讲座。也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面对大众的健康普及,有时医生能够起的作用很小。”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委李光伟说,医生对上门看病的病人能起作用,但健康知识普及还要靠媒体的宣传、靠科普的教育、靠政府的主导。”科学知识不去占领阵地,科学知识宣传不好、不生动,那些糊涂的观念,甚至错误的东西就会占领阵地。目前,这方面问题非常严重。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如果媒体帮偏见来推波助澜的话,媒体就丧失了社会责任。”
“现在,有些曾为张悟本这样的‘养生大师’提供传播平台的媒体总以法律为借口,说我们做这个节目不违法,我们出这个书不违法。但是他们想过没有,你或许不违法,但是道德呢?媒体宣传造成直接的、间接的公众健康问题,媒体是否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呢?”温长路的话令人警醒。
亡羊补牢,还需堵住监管漏洞
张悟本一直强调,他从事的是营养咨询,而非坐诊看病,收取的不是挂号费,而是咨询费。对于广受质疑的行医资质问题,张悟本认为,食疗不是医疗,他所开出的全部是饮食,并没有开药,因此跟行医没有任何关系。
食疗、医疗的界线怎样划分?是不是没有开药就不算行医?还是说只要有某种行为,就算是行医?张悟本的辩解,暴露出相关制度的缺失和监管部门的尴尬。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