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吃的不是辣椒酱是添加剂辣椒酱国标有望出台

据介绍,辣椒酱国标有望在年底正式出台。国标将首次对辣椒酱的水活度指标、辣度、微生物、农药残留等做出严格规定。

在国家标准《辣椒酱》起草组在粤召开的会议上,与会的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洁明举例说,做调味料很多用到糖,但自从糖升价后,很多厂家用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赛蜜等添加剂替代。杨洁明说,虽然这些添加剂是允许添加的,但用了这些替代品后,产品的活性水就会增加,细菌容易生长。

作为主要起草者之一的孙胜枚介绍透露,起草组在全国搜集检验了114个辣椒酱样品,进行了20个大项的检验,搜集了7000多个数据,其中就发现有样品甜味剂超标一倍多。更有甚者,用辣椒油脂替代辣椒做酱,“辣椒油脂实际是从辣椒提炼的一种物质”并不是辣椒本身。

调查:辣酱鲜有注明添加剂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客村立交旁的某大型超市,货架上的辣椒制品琳琅满目,如“肉丝豆豉油辣椒”、 “劲辣纯剁野山椒酱”、“蒜蓉剁野山椒酱”等。正在购买的王女士来自湖南,她告诉记者,购买辣椒酱时基本上只选湖南特色的,不会看具体的成分。

记者随即拿起贵州某知名品牌的辣椒制品,只见上面的配料表中注明有“菜籽油(8292,22.00,0.27%)、大豆(3867,5.00,0.13%)、精瘦猪肉、辣椒、味精、食盐、白砂糖(4834,-2.00,-0.04%)”等,但是各自的比例并没有列明;至于是否有添加剂,没有人知道。

问题 1

添加剂含量无从知晓

记者在超市看到一款家庭做菜使用的“剁野山椒酱”上面注明产品的配料包括“红尖椒、水、食盐、味精、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并且表示沥干物不少于60%”,但是至于添加了多少食盐,添加剂有多少则无从了解。不过另一款来自湖南的“某某牌纯味剁辣椒”则注明“固形物含量≥50%”,两者表述迥异。

据透露,在标准起草组抽取的114个样品中,就有十几个样品是使用了辣椒油脂的,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小品牌,采样的地点主要是贵州和四川两个省份。

不过,辣椒油脂是允许添加的,国家也没有限量,但是“只用辣椒油脂做的辣椒酱就不是辣椒酱了。”

问题 2

剁辣椒不等于辣椒酱

记者发现,有关辣椒制品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记者购买了六种辣椒制品,其中有“剁辣椒”或者“辣椒酱”字样的产品有4个。

起草组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市面上如此多辣椒制品,很多不是辣椒酱。比如,油辣椒属于辛辣料调味品,不属于辣椒酱国家标准的规范范围。市面上有的商品只是写着“辣椒王”等字样,但是由于这些辣椒制品都有“辣”字,很难让消费者分辨清楚。此次标准规定,所有“辣椒酱”制品要写明“剁辣椒”或“辣椒酱”。

打擦边球的辣椒制品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市民刘先生昨日告诉记者,购买了很多牌子的“辣制品”,但是发现根本没有辣椒的风味,怀疑是添加剂的味道。

问题 3

辣酱好坏下水见分晓

那么如何分辨辣椒酱的好坏?杨洁明表示,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将辣椒酱用水稀释,静止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没有沉淀就是有质量的保证”。

孙胜枚说,其实从感观上也可以判断是否使用辣椒油脂,“味道没有那么调和,会有很刺激的味道,且挥发会比较快,放的时间长了辣椒的风味损失掉,比如变得不那么辣。”

记者昨日随机购买了6个牌子的辣椒制品,各自取出一勺,放到一次性塑料(9785,190.00,1.98%)杯中,加入清水,搅拌后等待一段时间,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颜色最深的是“某某桂林辣椒酱”,上面漂浮着一层黑色的、宛如头皮屑细细的物质,其他5瓶辣椒制品均无同类现象。

辣椒油脂是啥

辣椒油脂是从辣椒中提纯出来的,只需要用一点就可以达到很高的辣度。个别小品牌添加辣酱油脂过多,真辣椒其实很少。

辣椒酱国标 增硬性指标

国标四大亮点

水活度指标:在国际指标中,水活度是一项重要的产品质量要求;

辣度指标:国标还对辣度作出规定,根据辣椒素含量分为四个等级;

微生物指标准:新标准对微生物指标作出严格的规定;

农药残留:对原料要求更严格,农药残留不得检出。

来自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约5亿人的辣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职场友谊真的不堪一击吗
    蒙人的 不只是蒙牛
    糖尿病人不是吃得越少越好
    睡前最适合吃的3种 夜食物 
    牛皮癣与皮癣不是一回事
    生活中常见错误营养观念 水果吃的越多
    磁铁吸不起来的不锈钢餐具更有益健康
    揭秘医生不会吃的七种食物
    秋季饮食养生最该吃的五种食物
    警惕 牙龈出血不是小问题
    肠胃不好尽量不吃的十种食物
    吃的太饱容易患上哪十种病
    食管多发静脉瘤是不是肿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