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征服世界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要远离他的妈妈。
男人为了性而情,女人为了情而性;
男人没有身体,女人没有灵魂;
女人是关系的动物,男人是自由的动物;
女人是情感的动物,男人是事业的动物;
……
这些流传很广的说法,到底成立吗?如果成立,它们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奥秘?
爱情是最重要的,爱情坍塌了,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无数女人如此感慨。
更具体地说,就是有一个男人是最重要的,他不在乎自己了,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什么?
女人草莓蛋糕的爱情梦想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描述了女主人公绿子的爱情梦想。
“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真情,一种完美的真情。比方说,现在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丢下一切,跑去为我买!然后喘着气回来对我说:‘阿绿!你看!草莓蛋糕!’放到我面前。但是我会说:‘哼!我现在不想吃啦!’然后就把蛋糕从窗子丢出去。我要的爱情是这样的。”
绿子的草莓蛋糕的梦想,让男主人公渡边感到错愕,最初读小说时,我也觉得莫名其妙,觉得女人真是奇怪,难道这就是爱了,并且还觉得有些无聊,认为这样的小事都被赋予了那么大的意义,真是太沉重了,怎么能准确猜透女人的心思呢,再说,猜透了又如何呢?
男人的故事又如何?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与女友菲丽斯订婚,毁约,再订婚,再毁约,第三次想订婚时,死去了。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卡夫卡认为,女人是通过男人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一旦结婚,他就有法律义务满足菲丽斯的这一需要。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投入写小说了,而他又觉得自己是为写小说而生的,所以他对婚姻有恐惧。
真的为写小说而生的话,那就专心写小说吧。但他知道,自己同时又惧怕孤独,离不开女人的陪伴,他不要太深的爱情,陪伴就可以了。所以他选择了和菲丽斯订婚。她吸引力不够,这不重要,只要有一个女人陪伴就可以了。但真到一起了,他发现,这仍然是一个沉重的义务,他惧怕,所以又毁约。
若卡夫卡碰到绿子会如何?绿子活泼可爱,心地单纯,又美貌诱人,但卡夫卡会惧怕她草莓蛋糕的爱情梦想。依照绿子的说法,似乎她只要证明一次这个男人可以无怨无悔地满足她的任性,然后就可以死心塌地地爱这个男人了。
然而,卡夫卡会知道,这种愿望会贯穿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细节中,似乎每一个细节都要么“通过男人证明自己的存在”,要么就会觉得爱情没有了,世界坍塌了,那实在会很沉重。
痛苦的爱情来电如同雷击
朋友K有卡夫卡那样的才情,也是无比敏感,而他的爱情也相当奇特。
他大一时和一个同乡女孩相识,刚一见面,他觉得如遭雷击,一下子被打蒙了,但这不是通常爱情的那种来电,而是非常痛苦的感受,那感受就好像在说,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无比狭小的世界里,好像小到一个玻璃球那么大,但她却全然地满足,完全没有意愿去看外面一个广阔的世界。
相反,那女孩一见到他便来电了,是很美好的那种来电。从此以后,女孩开始对他穷追不舍,非常密集地频频到他的学校找他。
K惧怕那种如遭雷击的感觉,所以总是逃避她。这样过了半年后,那女孩绝望了,她打电话向他哭诉说,我到底哪里不好,你为什么不接受我……
听到她这样说,K心软了,答应了她的爱,但答应的一刻,却失魂落魄了。
更特殊的是他们第一次拥抱,女友紧紧地抱住他时,他觉得好像有一个碗口粗的木桩一下子戳到他的心里,那种感觉非常难受。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旦确立了恋爱关系,K对女友极其在乎,总是惧怕她抛弃自己。
为什么K会有这样的爱情?爱情不是甜蜜的吗,他的爱情似乎一开始就是痛苦的。
我们内心的创伤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抛弃的创伤,一类是被吞没的创伤。小时候,若一个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关系很疏离甚至经常分离,就会产生被抛弃的创伤。相反,假若父母和一个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且父母又将孩子视为生命中的唯一的话,这个孩子就会有被吞没的创伤。
因为有被抛弃的创伤,一个人就会无比渴望爱情,并在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