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场所也要禁烟。
最担心
“禁烟令”打白条
我们经常能在公交站、商场、医院等各大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看到“禁止抽烟”标志。但是我们发现大多又形同虚设,很多烟民不分场合、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这不免让人担忧:禁烟工作能够推行吗?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有26.5%的受访者选择了“不能,一是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监管难度大”,有46%的受访者选择了“能,公共场所禁烟是文明社会共识,国内外很多地区经验也表明公共场所禁烟可行”,有31.5%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好说”。在网络调查中,上面的数据分别是:31%、51%、28%。
“法律虽好,关键是落实”这是受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本报关于“你觉得今后的禁烟工作的难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多选),有107人选择了“(禁烟)不好监管”,81人选择了“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没有执法权”,103人选择了“公民素质不高”,有135人选择了“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等于法律白条”。在网络调查中,数据分别为1260人,960人,1233人,1473人。看来担心成为法律白条的人为数不少。
最希望
七成吸烟者想戒烟
“其实我也想戒烟,但总是半途而废。”在媒体工作的网友“钝刀锋利”是一个有着10年烟龄以上的“老烟枪”,也试着戒了几次烟,但最长都没超过一年。“如果这次禁烟行动能够执行下去,与其到处都受限制,还真不如一下子戒掉的好。”“钝刀锋利”说,禁烟正好是他戒烟的外部动力,最起码也能帮助他减少吸烟量,逐步达到戒烟的目的。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表示“会戒烟”的占19.5%,“由于处处受限,会考虑戒烟”的占50%,其中约有70%的人为吸烟者。网络调查结论也与此相吻合,1052人表示“会戒烟”,874人表示“会考虑戒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