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孕妇正常分娩过程受到越来越多干扰,剖宫产率在我国持续升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10日在北京启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旨在通过系列措施给剖宫产“降温”。
这一为期5年的项目总目标是创造一个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推广促进自然分娩的适宜助产技术和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及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等。
项目具体目标是:全国至少建立10个“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培训中心,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推广助产和产前健康教育适宜技术;至少培训2000名有关助产适宜技术和产前健康教育师资;全国至少100家医疗机构达到示范妇幼保健院或医院标准;促进助产士职称系列和正规助产专业建立。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并成为世界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庞汝彦介绍说,最近我国北京、浙江、云南的21家医院参与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一家民营医院高达68%。
研究表明,过高的剖宫产率会增加母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产妇近期有可能要承受手术意外、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危害,远期可能带来盆腔炎、慢性腹痛等病症。而剖宫产婴儿远期则有可能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等后果,多动症等与此有一定关联。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临虹说:“现代产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挽救了很多妇女和婴儿的生命,同时也造成了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使剖宫产率逐年增加。”
此外,庞汝彦指出,我国剖宫产率增高还有以下原因:一是多数产妇均为初产而且不用考虑剖宫产后对后续妊娠和分娩的影响;二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特殊重视,使产科和助产成为高风险职业,医务人员放宽了对剖宫产指征的控制;三是卫生机构内助产人员普遍不足、卫生人员缺乏对剖宫产危害的认识、关键的助产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不够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的取向,导致对剖宫产的偏好;四是文化习俗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如择日分娩和过分注重孕妇的营养造成胎儿体重偏大等也增加了剖宫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