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伪娘 刷新审美观 人格双性化将成发展趋势

理解容易,但接受却有点难

不少网友针对“伪娘”走红现象,都表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认知。其中,有网友唾骂的,也有网友认为,能有人甘愿自我牺牲、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娱乐自己,有何不可?当然还有不少网友表示了理解和接受。

网友“潇潇”称:不能不说,这世界变化很快,让你甚至有些猝不及防!正如人们大呼“狼来了”一样,无论你承认与否,“伪娘”在一夜之间也如“狼”般气势汹汹地来了。看来“哥”成了过去时,“姐”开始紧随其后,成为流行。流行的并不可怕,但对流行也必须要有所提防。否则,一旦肆无忌惮蔓延,就会演变成一股低俗之风!

网友“初夏之美”表示:在“伪娘”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前,就有小沈阳的出现。如果小沈阳的表演还处于男扮女装的“雏形”状态,今天的“伪娘”则干脆将自己彻底装扮成了女性,并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引人注意无可厚非,男扮女装同样无可厚非。

网友“北林晨风”说:也许真的有为了艺术而艺术,就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还有中国京剧男旦艺人李玉钢等人,但是在快男舞台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真应了那句话:骂得越凶越红火。我们是应该反思一下,这个娱乐时代所催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了。

网友“追风”表示:中性之美,就是说具有男女性共同的特质,但那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美感,比方说洒脱的女生,温柔的男生,这是自身性别认识清楚的情况下,具有另一种性别的气质而已,而“伪娘”却是对自我性别意识产生混乱心态的体现。虽然值得同情,但要接受恐怕有点难。

“双性”人格其实更具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事实上,“双性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传统社会一贯强调两性不同的特质,比如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从小就培养男孩的阳刚气,培养女孩的柔美气质。然而,国外的教育学界早已意识到,这是一种片面的性别教育。医学科学的最新成果证明,两性间遗传学上的生理差异虽存在,但很细微,而且各种器官的可塑性较大。一个人的气质并没有“先天就怎样”的说法,男女不同的特质,更多的是社会期待、外来灌输、家长训练和个人模仿的结果。

传统上认为人的性别角色结构是由男性、女性特质所构成的单一维度,并且认为性别角色典型化的个体心理发展更健康。但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调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偏科现象严重,思考问题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

自从西方心理学界提出性别角色男女“双性化”概念以来,许多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无论是西方研究还是中国的研究都认为,双性化的个体拥有更多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性别角色类型。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有健康阳光的人生观,言行处世积极向上,有爱心,即使是女性化的男孩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形象装扮上的审美偏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也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再说,所谓的“伪娘”人数有限,而且要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大多数男孩不会去尝试,所以没必要过于担忧。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圣诞送甜蜜礼物 别让 伪巧克力 成慢性
    养生大师上岗将持证 避免 伪专家 
    好吃没营养揭十大 伪健康食品 
    中国单身男女高达1 8亿  红娘 请帮忙别
    各国选秀频现 伪娘  变装易性潮流蔓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