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富士康悲剧折射工业化冷漠 员工沦为纯生产工具

的人几乎不怎么说话,我和南钢也最多只能一周见一次面。

在效率的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问号:在富士康,人是什么?

“我觉得这里没意思,学不到任何东西。”重庆人姜明说。他中专学历,在富士康,他每天机械地做着重复的几个动作。这也是富士康大多数普通员工的工作状态。

在富士康龙华园区,有一家小书店。店里的员工说,这里畅销的一直是《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之类的书。“许许多多的农民工抱着青春的梦想进入了富士康,却发现自己几乎看不到任何晋升的机会,看不到梦想在实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曾做过深入了解的广东观察人士萧南周说。

他说,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只是实现企业生产目的的工具。

在富士康,员工的宿舍是随机安排的,进来一个安排一个。在富士康,同一个宿舍有一部分人上白班,一部分上夜班,所以经常的情况是说话也要压低嗓门。“这里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张瑶说。

富士康的普工占到员工总数的85%以上。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企业中,普工们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他们的生活被一再规范化一再简化,最终“睡觉、工作、吃饭”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有时候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太少,太重复了。”江山抱怨说。

所有的这一切,服从的只有一个逻辑:效率。

效率的逻辑同样体现在一些不为人留意的细节中。5月14日,富士康今年的第十场励志晚会。这是专为入职不到3个月的新员工准备的晚会。4月份开始,富士康龙华园区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在这场励志晚会上,很多“90”后员工看到一半就想退场。“不许出去!”门口几个保安粗暴地喊话,随即拿着一根棍子拦在了门口。

“保安就是这样的。我们出门的时候,都会做一些检查,有时候是很粗暴。”姜明说,时间长了,也懒得和他们发生一些冲突。

对于富士康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但其中潜藏的含义是,这里需要尊重的似乎仅是秩序。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中国已成为富士医疗第三大市场
    深圳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应对富士康员工坠
    富士康你到底是怎么了 
    富士康13跳未遂 郭台铭返深四部委彻查
    专家解读富士康坠楼事件 心理危机潜伏
    富士康 连跳 背后 社会关系疏离成自杀
    富士康发生今年以来第10起坠楼案 一员
    富士康第10名人自杀 十连跳成公共问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