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苦甘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津枯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 川芎与丹参共同点:1.均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血滞证。
不同点:川芎:性温味辛,又能形气祛风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气滞之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及风寒湿痹等。
丹参:味苦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诸证,并治风湿热痹;还能清心安神,治无论外感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
川贝与浙贝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经,也可用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毒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
苦杏仁与紫苏子都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但杏仁性微温,临证可配伍风热、燥热、肺热等多种咳喘证;而苏子长于降气消痰,多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之证。
苦杏仁与桃仁二药都有润肠通便之功。但苦杏仁长于止咳平喘,多用于咳嗽气喘之证。而桃仁长于活血祛瘀多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瘀阻疼痛,以及肺痈,肠痈等证,其用于治咳嗽气喘时多作为辅助之品。
桑白皮与葶苈子二药均能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但桑白皮多用于肺热咳喘、痰多之证,能清肺消痰而降气平喘。而葶苈子多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的实证,有泻肺、消痰、平喘作用治咳喘痰多甚效。在利尿消肿方面,桑白皮主要用于浮肿、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尚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葶苈子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时是取其泻肺气之闭塞,以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实证,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酸枣仁与柏子仁二药,均为养心安神之品,常相须为用,治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心神不宁病症。但酸枣仁长于益肝血,更宜于心肝血虚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敛汗,可治体虚自汗、盗汗;柏子仁长于治疗心阴虚及心肾不交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润肠通便,可治肠燥便秘。
决明子与石决明二药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但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龙骨与牡蛎二药,均能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阳上亢以及滑脱不禁诸证。但牡蛎还能软坚散结以及制酸,可治痰核瘰疬、胃酸过多等病证;龙骨尚能镇惊安神,可用治心神不宁证,以及煅龙骨外用能收湿敛疮,可治湿疹湿疮等病证。
羚羊角与牛黄二药,均有清热姐毒之功常用于温热病证,但牛黄姐毒力强,还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功。而羚羊角还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之功效。
钩藤与天麻二药,均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常用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以及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目眩等证。但钩藤能清热,尤宜于热极动风与肝经阳热病症;天麻性平,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并能袪风湿,止痹痛,可用治风湿痹痛以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全蝎与蜈蚣二药,均能熄风止痉,并能搜风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二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风内动,风中经络、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疮疡肿毒、瘰疬等病症。二药均有毒性,但蜈蚣温燥毒烈之性稍强。
麝香与冰片麝香与冰片均为味辛、气香之品,走窜力强,都有开窍醒神之功,两者常相须为用,主治闭证神昏之证。但麝香性温、气极香,有极强的开窍醒神作用,走窜之力甚强,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宜用治寒闭神昏,通过相应配伍可用治热闭神昏。而冰片开窍醒神之力、走窜之力均不及麝香,且味苦性微寒,故更宜用治热闭神昏。麝香除开窍醒神外,还具有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的功能,还可用治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痹证疼痛,以及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证;能活血散肿止痛而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冰片味苦、性寒,还具清热姐毒止痛之效,还可用于治疗火热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热毒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证。
人参与党参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两者均为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