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理气药归纳

:考试大

  为本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别名;川厚朴、川朴、紫油朴、紫厚朴。

  处方用名;厚朴、炒厚朴、紫厚朴。

  药用部分:树皮或根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主治与应用:

  1.本品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湿阻中焦,常与苍术,陈皮配伍;积滞便秘,常和大黄,枳实同用。

  2.本品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症,常与杏仁、半夏等配伍。

  用量:3~9克。

  参考资料:

  厚朴煎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动物离休心脏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厚朴碱为神经-肌肉阻断剂,有显著的骨骼肌松驰作用,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在肌肉终板的传递,厚朴碱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木香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

  别名:南木香、印木香、老木香、新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炒木香。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温。

  功能:行气止痛。来源:考试大

  主治与应用:

  本品长于行肠胃滞气,适用于脘腹胀满疼痛症。治湿热痢疾腹痛,常与黄连等配伍,如香连丸;治脾虚腹胀,常和党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考资料:

  木香粉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对免离体大肠张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本品还有降压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轻度利尿作用。

  香附

  《别录》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别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处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药用部分:根茎。来源:考试大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香附子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可抑制其收缩,缓解其痉挛,降低肠管张力,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

  《开宝本草》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

  别名;腹毛。

  处方用名:大腹毛。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微温。来源:考试大

  归经:入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之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水种、脚气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用量:6~9克。

  参考资料:

  实验证明大腹皮水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的收缩肠管作用。

  川楝子

  《本经》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处方用名:川楝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来源:考试大

  性味:入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适于热性胸胁及腹部胀痛、疝痛等症,常与延胡索配伍,即金铃子散;对于寒性疼痛,应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温里药同用,如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兼收杀虫和止痛之效。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药性理论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肛门直肠疾病的预
    中西医执业医师辅导 利水渗湿药概述
    中西医执业医师辅导 祛风湿强筋骨药
    中西医医师辅导 二陈汤的活用
    中西医医师辅导 五味消毒饮新用
    中西医医师辅导 清暑退热饮
    中西医医师辅导 乳腺癌治疗偏方
    中西医医师辅导 分析热型
    2012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中医气的分
    2012年中西医医师考试辅导 疫疠证候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