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音阶段 新生儿除哇哇啼哭,没有其他发音;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3个月发出喃喃之声。 2. 咿呀作语阶段 5~6个月会发出单调音节;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并可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
3. 单语单句阶段 1岁以后能说日常生活用语,如睡、吃、走等;15个月能说出自己名字;1岁半能讲单句,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如吃饭等。
4. 成语阶段 2岁后能简单交谈,4~5岁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7岁以上能较好掌握语言。
小儿语言的发育,除了与神经发育有密切关系之外,还需要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并与后天教养相关。
动作、感觉发育
1. 动作发育 动作的发育直接与肌肉的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进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登梯,跳跃,动作也逐渐有力,精细和准确。
小儿精细动作的发育表现在握物的方式上。
2. 听觉 由于新生儿耳窍发育未全,所以听觉很不灵敏,但对强大的声音有瞬目、震颤的反应。2周的小儿即可集中听力,3个月时对声音有定向反应。
3. 视觉 新生儿的眼睛已有感光反应,当给予强光时,可以引起闭眼。从第2个月开始,有注视物体的能力;自第3个月开始,可追寻活动着的玩具或人;自5个月开始,可以辨认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能认识母亲。
4. 味觉与嗅觉 新生儿对甜、酸、苦已有不同反应。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适时添加各种辅食,使之习惯不同味道。小儿的嗅觉发育较慢,6个月以后才能分辨香臭。
5. 皮肤感觉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已很灵敏。眼、口、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3个月时已能区分31.5℃与33℃的水温差别。
生理特点
关于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家论述甚多,可归纳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两方面,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
1.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来比喻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非常快速,形体发育,动作功能,智力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均快速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发展。古人观察到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理论上用“纯阳”来概括,称小儿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纯阳学说是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客观存在为基础,成为生理特点的理论依据之一。
2.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这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脏腑是指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气血津液和气化功能。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其形态结构、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这种体质特点,古代医家早有论述。清代吴鞠通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将这种生理现象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奠定了“稚阴稚阳”学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举例]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1) 肺常不足 (2) 脾常不足 (3)肾常虚
此外,小儿五脏功能生理特点,还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当然,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嫩,精气未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以及由于肾阴不足,心火易炎,此乃“肝常有余”、“心常有余”的另一含义。
关于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
“纯阳”与“稚阴稚阳”都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纯阳”最初用来说明宇宙现象。[原文]《颅囟经。脉法》中用以引申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