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补益法
补益法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治疗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的治法,又称补法。补法广泛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及脏腑等各种虚证。
1.适用范围
(1)补气适用于气虚的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光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
(2)补血适用于血虚的病证,如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
(3)补阴适用于阴虚的病证,如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至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补阳适用于阳虚的病证,如畏寒脚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
2.注意事项
(1)凡实证而表现虚证假象者禁补。
(2)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补气补血不能截然划分,补气时佐以养血,血充有助益气;补血时佐以益气,气旺可以生血。
(3)因阴阳互根,补阴补阳亦不应截然划分,当宗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旨。
(4)根据五脏虚损不同,应分别脏腑确定补益,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元阳,故五脏之中应重点补益脾、肾两脏。
(5)养血滋阴时,注意勿壅滞脾胃;益气助阳时,注意勿化燥伤阴。
消导(消散)法
即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又称消法。消法广泛应用于饮食停滞,瘕积肿块,痰核瘰疬,结石疮痈等病证。,
1.适用范围
(1)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积滞而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腹胀或泄泻等症。
(2)消石散结适用于胆结石及泌尿系结石的一类病证。
(3)消瘤软坚用化痰软坚等药物治疗瘿瘤肿块等病证。
(4)利水消肿用利小便等方法消散水肿一类病证。
2.注意事项
(1)对瘕积、结石、痰核、瘿瘤等病证的治疗只能渐消缓散,切不可峻猛急攻,急于求成,否则积未消而正已伤。
(2)久用消法会耗损人体正气,应适时佐以扶正治疗。
(3)消法屑攻邪之法,对气血虚弱、脾肾虚寒者应慎用。
理气法
理气法是调理气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机失调的病证。
1.适用范围
(1)行气解郁法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气滞病证。
(2)降气平逆法主要适用于肺冒失降引起的气逆病证。
(3)益气升阳法主要适用于脾气不升而引起的气陷病证,常与补气健脾法合用。
2.注意事项
(1)使用理气法应辨清虚实,如应补气而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
(2)理气药物多为香燥苦温之品,如遇气郁而兼阴液亏损者,应当慎用。
&nb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