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 辅导 脏腑病机概说

  一、脏腑病机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病机学说的源流

  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脏腑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由外邪所引起,还是由内伤所导致,都势必造成病体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紊乱以及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因此,根据脏腑的不同生理功能来分析和归纳其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就成为中医病机学和临床辨证学的主要依据

  脏腑病机理论,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

  张仲景著《金匮要略》,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即以脏腑病机论点作为总论,并将腑腑病机学说贯注于全书各病之专论中去,以在络、在经、入腑、入脏而分析其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其很多篇章中亦多以五脏之功能失常来分类和归纳临床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并阐发了《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著名论点,结合其临床实际,论述了脏腑虚实及其病证传变规律。

  华佗著《中藏经》,载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从辨证的角度来论述脏腑病机,分析其脏腑病证的发展与转归,对后世脏腑病机学说之研究亦有较大影响。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则以五脏为纲总结儿科疾病的辨证方法。宋金时期的张元素,著有《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系统地归纳了药物的归经、补泻作用与脏腑喜恶之关系,从而使脏腑病机理论与临床证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李东垣著《脾胃论》,提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的内伤病机论点,为后世五脏病机之探讨尤以脾肾为主兼及肝肺的一派学术观点打下了基础。陈自明著《妇人良方》,则以脏腑经络病机为纲来论述妇产科疾病之发病原理,从而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脏腑病机理论。

  朱丹溪著《格致余论》,对心肝肾之病理生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著名论点。

  其他如薛己著《内科撮要》,以脾胃肾命病机为主来论述内科病证;赵献可之《医贯》,独重于肾水、命火病机之阐发;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倡先天后天根本论;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对肾阳肾阴病机之卓越论述;绮石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机之阐发;王泰林之《西溪书屋夜话录》,对肝脏病机之专论等,无不对脏腑病机学说各有阐发,确能启迪后世对脏腑病机理论之研讨。

  清代医家唐容川之《血证论》,著有《脏腑病机论》专篇,可谓脏腑病机学说之总结,不仅探讨了各脏腑病机与血证的关系,而且从各脏腑之主气、经脉、部位及特征等方面,论述各脏腑的常见病证及其病理变化;从而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其病证反映、病变机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践证明,这是中医病机学说整理提高的较好途径。

  总之,古代医家所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病机资料,为我们系统整理中医病机学说的层次和结构,阐释其理论内容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保证。

  脏腑病机,主要即是指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从而导致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以及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失调。主要包括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脏腑病机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