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
(2)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
(3)一般预后良好。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病因
1.外因:感受风邪。
2.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 断]
概括为:热、咳、喘、煽。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3.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 辨痰重热重 后期辨气虚阴虚 辨常证与变证
治疗原则 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分型论治
1.常证
(1)风邪闭肺
▲风寒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脉象浮紧而数。年长儿童常诉恶寒体痛。
[治法] 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葱豉汤。
▲风温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舌苔薄白微黄,脉象浮数,此为轻证;重证则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舌质红而干,指纹青紫,多在风关,脉象浮数而滑。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 轻证用银翘散加减,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2)痰热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较高,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赤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苔黄质红,脉象弦滑。
[治法] 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正虚邪恋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阴虚肺热
[主要证候] 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