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1.定义 小儿泄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临床特点的疾病。
2.发病特点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发病季节] 夏秋之际为发病高峰。发生于深秋初冬之时的时疫性腹泻称为“秋季腹泻”。
[发病年龄] 2岁以下小儿为高发年龄阶段。
[转归预后] 绝大多数患儿可获痊愈;失治误治,调护失宜可转成变证或发生危象;亦可迁延不愈转化成疳。
[病因病机]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病因
(1) 外感六淫 冬春多为风寒入侵腹部,影响受纳运化,夏秋暑湿入侵,内应脾胃,热在阳明,湿渍大肠,而致协热下利,水泻不止。若热重于湿,可致暴注下迫。
(2) 内伤乳食 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及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3) 脾胃虚弱 是泄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又是产生危重变证的条件。脾胃虚弱有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脏气本亏;有因后天调护失宜。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会反复发作,甚则脾病及肾迁延不愈致脾肾阳虚。
2.病机
![](https://www.gio.org.cn/kaoshi/UploadFiles_2887/201103/2011032616253855.gif)
[湿热泻]
[症状] 暴注下迫,大便稀薄,或如水样,色黄恶臭,或夹粘液;伴纳食减少,时有腹痛,肢体倦怠,口渴,发热或不发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方药] 葛根芩连汤。
[脾虚泻]
[症状] 大便稀溏,食后作泻,色淡少臭;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情倦怠;舌淡苔薄,脉象缓滑。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治法] 健脾益气,升提止泻。
[方药] 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泻]
[症状] 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伴面色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方药]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变证(2型)
[阴液将竭]
[症状] 泻下无度,质稀如水,小便短少;皮肤干燥,囟眶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唇红齿干,舌绛无津,脉细或芤。
[治法] 酸甘敛阴。
[方药] 人参乌梅汤。
[阳气将脱](伤阳)
[症状] 暴泻不止,便稀如水,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青灰,神疲气弱,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象沉微。
[治法] 温阳救逆。
[方药] 参附龙牡救逆汤。
4.其他疗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