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知识点辅导 时行疾病 风痧

  [概  述]

  1.定义:风痧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痧,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

  2.发病情况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常在冬春引起流行。

  [发病年龄] 多发生于1~5岁小儿,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

  [传染途径和流行情况] 主要是飞沫传染。在出痧前、中、后数天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3.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恢复较快,但邪热炽盛,也可内传气营或迫伤营血而导致重证。

  注意:孕妇妊娠早期患本病,可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智能低下等,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病因病机]

  1.病因:病因为感受风热时邪。

  2.病机:主要病机为邪毒与气血相搏,外泄肌肤所致。

  风热时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血相搏,邪毒外泄,发于皮肤所致。邪轻病浅,一般只伤肺卫,故可见恶风,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皮疹色泽浅红,分布均匀。若邪毒炽盛,内传入里,燔灼气营,或迫伤营血,则可见壮热,烦渴,尿赤,便秘等症,皮疹鲜红或深红,疹点分布较密。邪毒与气血相搏,阻滞于少阳经络,则发为耳后及枕后臖核肿大。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14~21天。

  2.前驱期 初起与感冒相似,可见低热、流涕。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易被忽略。

  3.发痧期 出痧期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

  皮疹多在淋巴结肿大后24小时出现。皮疹情况:

  风痧形态  皮疹为充血性,呈多形性,大部分为斑丘痧,亦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

  皮疹出现顺序  皮疹开始于颜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

  特殊体征  前驱期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痧退后无脱皮屑及色素沉着。

  4.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恢复较快。但邪热炽盛,也可内传气营或迫伤营血而导致重证。

  注意:孕妇妊娠早期患本病,可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智能低下等,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类证鉴别]

  本病应与麻疹、奶麻、丹痧鉴别

四种发疹性疾病鉴别表

麻 疹 风 痧 奶 麻 丹 痧 发热与出疹关系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发热1/2~1天出疹 发热3~4天,热退出疹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初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   发热,咳嗽流涕,枕后臖核肿大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 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皮疹特点   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约3天左右出齐   淡粉红色斑丘疹,较麻疹为稀少,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后布满全身   呈玫瑰红色的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   鲜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颜面部潮红,而无皮疹,2~3天遍及全身 特殊体征   麻疹粘膜斑   无   无   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舌,皮肤皱褶处呈线状疹 恢复期 麦麸状脱屑,有色素沉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可有脱皮,无色素斑痕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要点主要是辨轻重。

  2.治疗原则  治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