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知识点辅导 初生儿病证 脐部疾患

  [概  述]

  1.定义 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而发生的一组病证。脐带根部或脱落后创面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或有脓水外溢,甚则糜烂、发热不安者称为脐疮;断脐后,脐部仍有血渗出,经久不止者称为脐血;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以推回腹内,但啼哭叫闹时又复胀突者称为脐突。

  2.发病情况

  脐部疾患发生于新生儿时期,一般预后良好,若脐血与全身血液疾病有关则预后欠佳。

  [病因病机]

  1.脐湿、脐疮:因初生儿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邪毒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邪毒侵入脐部,气血凝滞,阻于肌肉者,则发为脐疮。若邪毒与正气相搏,内陷厥阴可致神昏、抽搐。

  2.脐血:由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血渗于内;结扎过紧,伤及血脉;或啼叫过多,迫血外出,而致脐部出血;亦有因胎热内盛,逼血妄行,致断脐不久,血从内溢出。或婴儿禀赋不足,中气虚弱,气不摄血而致脐血不止。

  3.脐突:婴儿腹壁肌肉薄弱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留有脐环,又因出生之后,啼哭叫扰过多,不时用力努挣伸引,致小肠脂膜突入脐中,成为脐突。

  [临床表现]

  1.脐湿:脐部渗出脂水。

  2.脐疮:脐部红肿热痛,或伴脓水、糜烂。

  3.脐血: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

  4.脐突: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按之可回纳。

  [诊断要点]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脐湿:脐部渗出脂水。

  2.脐疮:脐部红肿热痛,或伴脓水、糜烂。

  3.脐血: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

  4.脐突: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按之可回纳。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主要根据定义来辨别各种脐部疾患。

  2.治疗原则:应根据不同的脐部疾患,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可内外合治。

  3.分型论治

  ①脐湿

  症状: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红肿。

  治法:收敛固涩。

  方药:龙骨散。

  ②脐疮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症状: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或见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唇红赤,口干或渴,脐部红肿波及脐周,甚则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热消毒散加减。

  ③脐血

  症状:断脐后脐部渗血,经久不止,重者伴发热,面赤唇焦,口干,甚则吐衄、紫斑、便血等;或伴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手足欠温。

  治法:断脐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胎热内盛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

  方药:茜根散或归脾汤加减。

  ④脐突

  症状: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以推回腹内,但啼哭叫闹时复突出。脐部皮色如常。

  治法:压脐法外治。

  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厚垫脐部,外用纱布扎紧,一般可痊愈。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若脐突过大,或年龄已逾2岁,经多方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

  若哭闹时伴腹痛者,可用木香、白芍磨汁内服。

  [预防与护理]

  注意保持初生儿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初生儿娩出断脐时,严格无菌操作。断脐后防止尿液浸渍,勤换尿布。

  脐带脱落前后发现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