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网基础理论辅导 气和血的关系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的形成,都源于水谷精微和肾精,二者又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而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即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

  气能行血:血属阴而主静。血液不能自行,其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如血液的循环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因此,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缓;气滞则血行滞涩不畅,甚则可形成血瘀。气机逆乱,则血行亦可随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逆乱。如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吐血;血随气陷,则可见脘腹坠胀,甚则下血、崩漏等。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经常配合使用补气、行气、降气等药物,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此是气能行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气能摄血:摄血,是气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血液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于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气虚,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病证。其治疗往往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以上三个方面(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对血的作用,可概括为“气为血帅”。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是指血不仅是化生气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若气失去依附,则将浮散无根,易于发生气脱而涣散不收。所以,血虚者,气亦易衰;血脱者,气便随之而脱。临床上,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多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亦在于此。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