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复习指导 肠伤寒

  肠伤寒也叫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经水及食物传播。病人及带菌者从大小便中排菌,恢复期的病人排菌可持续约2~6周,少数病人排菌可达1年以上,对健康人是很大的威胁。若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同饮一源之水或同食一源之食的人有可能发生爆发流行,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若母亲患伤寒也可通过接触传染给新生儿。2岁以下患病较少,夏秋两季发病多。

  伤寒杆菌由口进入消化道,侵犯小肠粘膜的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内繁殖增多,再进入血液引起发烧、困倦、头痛、全身不适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称菌血症期,如做血培养,可见伤寒杆菌生长。细菌随血流带到各个脏器,但主要病变在肠道。发病第1周,小肠壁的淋巴结皆肿胀,第二、第三周,在肿胀的基础上,局部坏死、结痂,结痂脱落即形成溃疡,溃疡达到一定深度、大小,可以引起出血和穿孔。

  肠出血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成人病例并发者较小儿多,小儿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出血时间大都见于病程第2~3周,有腹泻时出血机会增多。于出血前一日可出现脉搏增快、病人常办腹痛,出血量从潜血到大量不等。血量过多的病人面色苍白、气急、脉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发生肠穿孔时病情危重,多发生在病程第3周,年龄越小,并发肠穿孔者越少。穿孔前多有腹痛、呕吐、高度腹胀或肠出血。穿孔时腹部剧痛,右下腹有触痛和肌紧张。病人一般情况急剧恶化,体温下降,又迅速上升,脉搏增快,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如不紧急正确处理,可有生命危险,所以,万一患了肠伤寒,要在病程第3周预防和肠穿孔这两个危险的并发症。

  参考药方:青蒿15(后下)、黄芩12、广藿香15、葛根18、佩兰12、滑石20、金银花20、连翘15、薏苡仁20、法夏12

  [加减]:1咽干,津液亏损:加石斛15太子参30

  2头痛:加菊花15钩藤15;高热加栀子12竹叶15

  3腹胀、腹痛:加柴胡10厚朴18白芍10

  4呕恶者加竹茹15白豆蔻8(后下)

  5出现便血:加丹皮15水牛角25(先煎)生地10

  6出现黄疽胁痛:加茵陈26溪黄草25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