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

  毫针刺法亦称针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临床资料 从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7年中我科在给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发现了61例有异常情况的患者。男27例,女34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5岁,平均35岁。其中有晕针25例,弯针20例,血肿16例,断针1例,滞针5例。

  2.晕针的原因及处理

  2.1 原因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紧张。②体位不当。③医生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时患者出现晕厥的现象。

  2.2 处理①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②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且适当的饮温水或糖水;③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即可恢复。

  3.弯针的原因及处理

  3.1 原因①由于医生进针的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②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③因针柄受到外压碰击。以致针身在人体形成弯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2 处理①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②若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取出。③若弯曲的角度过大应顺弯曲方向将针取出。④若病人移动所致使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切忌强行拔针。

  4.血肿的原因及处理

  4.1 原因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肤受损。②刺伤血管而致针刺部位皮下出血肿痛。

  4.2 处理①若微量的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②若青紫面积大而疼痛影响活动功能时应先冷敷止血再做热敷及局部轻微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针的原因及处理

  5.1 原因①针具质量欠佳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要检查。②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③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④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而导致针体折断在人体。

  5.2 处理①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插入。②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身取出。③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随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④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定位,手术取出。

  6.滞针的原因及处理

  6.1 原因①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强裂收缩。②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6.2 处理①由于精神紧张所致,应稍延长留针时间: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以宣散气穴而缓解肌肉紧张。②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转,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7.总结

  7.1 在针刺过程中发生晕针的女性占多数与心理素质有关。我们医生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精神状态,必要时可通过语言交流来做好解释,消除针刺顾虑以进行施治,减少及避免晕针的发生。

  7.2 在针刺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医生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切不可慌乱,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对症处理,其中断针1例由于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故请外科医生会诊,在X线定位下,手术成功取出断针。

  7.3 我们医生应当把基本功练扎实原因是由于毫针针身软,如果医生没有一定的指力很难力贯针尖,以减少刺痛。使中医针灸学成为患者服务的治疗手段,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