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伤科学 骨折的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并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骨折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六种: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包括无移位的不全或完全骨折、儿童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形骨折。这类骨折不需整复,仅用简单的外固定骨折即可愈合。亦包括一部分有移位的骨折,经复位后采用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

  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者,如一般骨干的斜形、螺旋、多段、粉碎性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因股骨干周围软组织丰厚,附着肌肉很多,骨折整复较困难,骨折整复后不使用对抗肌肉收缩的外固定装置,则难以保持骨折对位,所以股骨干横断骨折亦属于此类。不稳定骨折处理较复杂,有的需要牵引,有的需要手术切开整复内固定,骨折才能愈合,所以治疗效果不如稳定性骨折。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闭合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单纯骨折为单纯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肌腱及重要血管损伤者为复杂闭合性骨折。单纯闭合性骨折可按照治疗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的原则来处理。而复杂闭合性骨折,合并的软组织损伤往往比骨折本身还重要。

  有的需要立刻处理,有的必须手术,有的可以和骨折同时处理,有的在骨折处理后要密切观察,如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受压,在骨折复位后仍不能改进局部血运时,应立刻进行手术探查,以解除对血管的刺激压迫。合并桡神经瘫痪的肱骨干骨折,有的要先处理骨折,对神经密切观察,有的则必须早期手术探查,合并肌腱断裂的骨折则必须手术缝合肌腱尤其是手部肌腱。

  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皮肤与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单纯开放性骨折,处理复杂,必须在伤后6小时~8小时内清创,使开放性骨折转为闭合性骨折,再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治疗。

  复杂性的开放性骨折,处理最困难,必须做到控制感染即早期清创;整复骨折并促进其愈合;修复损伤的软组织。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分类】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复杂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不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完全骨折:骨小梁全部中断者,多有移位。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1.不完全骨折:

  裂纹骨折:骨质发生裂缝但无移位,只作简单固定或贴药即可。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断裂。常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但有骨皮质皱折。

  骨膜下骨折:多见儿童,骨膜未破,无移位,愈合快。

  2.完全骨折:

  横断型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斜型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呈锐角。

  螺旋型骨折:骨折呈螺旋,多由于扭转暴力引起。

  粉碎型骨折:骨折块呈三块以上。

  嵌插型骨折:骨折断端相互嵌入,成角不大,多不需整复,愈合快。

  压缩型骨折:由于松质骨因受暴力作用压缩而变形,如胸腰椎骨折呈楔形改变。

  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软骨与骨干交界处。是儿童特有的一种骨折。

  撕裂骨折(撕脱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和收缩所致。

  骨折脱位:多见于关节周围的骨折且伴有关节脱位者。

  凹陷型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所致,骨片下陷。如颅骨骨折、颜面骨骨折。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

  新鲜骨折:伤后2周~3周内就诊者。

  陈旧骨折:伤后2周~3周以后就诊者。易发生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的分类·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

  1. 外伤性骨折。

  2. 病理性骨折:骨质已有改变,经轻微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根据伤员年龄分类:

  1. 产伤骨折:助产不当所至,多愈合快。

  2. 骨骺骨折:多见于儿童。

  3. 老年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萎缩,变性疏松以及老年妇女停经后致胸腰椎骨折。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