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伤科学 骨折的治疗 外固定

  外固定是利用一定物品,如夹板、石膏、绷带、钢针,或牵引等将伤肢保持或控制在一定的位置,减轻伤痛,并有利于损伤的恢复。在骨折的治疗中,固定是保持已复位的骨折持续地维持在良好的位置,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为止。因此要求固定既要准确迅速,更要确定可靠。

  最常用的外固定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一、小夹板的“三性”与“三力”:

  三力:小夹板固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原理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根据机体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布带对木板的约束力、纸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

  另外,小夹板还具备以下三性:塑性──可适合肢体体形和各部位的生理弧度;韧性──有足够的支持力,能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使其弯曲劈裂或断裂;弹性──以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紧张时产生的肢体内部压力的变化。

  二、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四肢闭合性骨折;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已愈合者;

  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三、纸压垫

  纸压垫是木板的着力点,是防止或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的有效固定力。纸压垫的大小厚薄必须适宜,形状需与肢体相吻合,放置的位置要正确,位置放错则起相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一般常用柔韧而能维持一定形状,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吸水以散热,对皮肤无刺激性的材料做成,宜用毛头纸、棉纸或棉花做成。

  四、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 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用软枕垫高。

  2.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1天~4天内注意患肢的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足趾主动活动等。

  3. 出现固定的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外固定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4. 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5. 定期作X线透视。

  6. 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

  ◆ 石膏绷带固定

  其优点是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而塑型,因而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石膏固定后容易发生过紧或过松现象,又不能随时调整,也不能使用固定垫,掌握不当则易发生压疮,且固定范围大,一般须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使这些关节在骨折固定期内无法进行活动锻炼。

  ◆ 持续牵引

  以股骨髁上骨折为例:进针部位从胫骨结节由外向内穿针。

  患者卧位患肢取中立位,将进针部位皮肤向上提拉,目的是为防止骨折重迭移位,被牵开后,皮肤因过紧而撕豁。

  用手摇钻将牵引针穿透骨干,穿针时一定要掌握好方向,尽量作到牵引针与骨干纵轴垂直,与关节面平行,以利于调整牵引力线,最后用牵引弓夹住钢针,钢针两端剪短并用橡皮膏包住,以免刺伤他人。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