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阴阳的消长,即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阴阳消长,多指的是数量上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

  平衡,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阴阳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其消长运动总是在一定的调节限度内、一定的阈值范围或一定的时限内维持着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一般来说,由于阳得阴济,则使阴不致过分亢盛;阴得阳和,则使阴亦不致过分衰沉,从而并不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只是维持了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而在其异常时,则阴阳之间失去了正常的相互制约协调关系,则可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中医学就是运用阴阳消长、动态平衡及偏盛偏衰的理论观点,来说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或病理改变。

  阴阳的消长,同样也表现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之中,仍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亏损,持续发展,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气血两虚;相反,若补气,促使气旺出血,则又可使气血有所恢复。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后者则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应当指出,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是绝对的、无休止的,而且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限度、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这种消长运动变化就不易被察觉、或者表现不显著,故其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因此,中医学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的消长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匀……命曰平人”(《素问·调经论》)。所以,生理上的阴阳消长动态平衡,即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对外并无寒热之表现。由此可见,平衡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达到常阈方是健康的特征,阴阳双方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消长,则正是体现了人体动态平衡的生命活动过程。

  但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阳的消长超出了一定的生理限度或只有“阴消阳长”而无“阳消阴长”,或只有“阳消阴长”而无“阴消阳长”时,即是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则阴阳的消长反映就会更为明显,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那么机体即从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化,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因此,病理状态的阴阳盛衰,一般可表现为四种情况。此种阴阳盛衰,对外则有寒热之征象,可见,阳盛表现为热象(实热或虚热);阴盛表现为寒象(实寒或虚寒)。

  同样,在临床上治疗疾病的目的,亦是根据阴阳相互消长的动态平衡规律,给予—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纠正或调整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关系,使阴阳的消长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水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学关于阴阳的消长与平衡的认识,符合于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在绝对的运动之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之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在绝对的消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而在相对的平衡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消长。事物就是在消长和平衡这一矛盾运动中生化不息,从而得到发生和发展的。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