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影响及另一方面。一般来讲,外感邪盛多使机体阴阳某一方面偏亢,而使另一方面受损;内伤体衰则可导致机体某一方面不足,使之低于正常水平,从而形成另一方面的相对偏亢,因此,尽管疾病的变化错综复杂,但就其阴阳状态来说,不外阳盛、阴盛、阳虚、阴虚等四大类病变。

  2. 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3. 阴阳互损及转化在病理上之体现: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都能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虚性病证常见的病理发展过程。至于阴阳转化在疾病证候上之反映,诸如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阴寒证转化成阳热证等,都是常见的,已如前述,不再重复。

  用于临床诊法辨证

  1.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临床疾病,根据其证候反映,可以概括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临床的病证反映尽管错综复杂,但是对于疾病的诊察,则可以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来加以分析、归纳和判断,以此来认识和探讨疾病的本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首当辨别阴阳。

  2. 阴阳为辨证之总纲:所谓辨证,即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得的多种多样的症状、体征及病情资料,进行客观地分析与判断,从而对疾病的原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得出正确的认识,判断为某种病证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学以阴阳作为辨证的纲领,以分辨和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或虚实。故凡表证、实证、热证都属阳证;凡属里证、虚证、寒证都属阴证。所以,临床病证虽然千变万化,总不出阴阳两纲的范围。

  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是说,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因此,调理阴阳,补偏救弊,创造条件,使其失调的阴阳关系向着协调的方面转化,在新的基础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即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

  由于疾病表现不一,本质不同,故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中医临床根据协调阴阳的精神,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众多的治疗法则。

  总之,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有余者泻,不足者补,从而使阴阳的偏盛偏衰得以纠正,使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之目的。

  同样,在归纳药物的性味功能上,阴阳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以及升降浮沉等一般性能,都具有阴阳的不同属性。所以,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病证阴阳与药物阴阳之关系,正确运用药物的阴阳性能,以改善或调整机体失调的阴阳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